向民国的才子才女学学,如何情话力max
 瞿秋白这话完美无瑕啊,我最近看书喜欢看是否一字一词可以更换、是否一字一词有多余,是否一气一息浑然完整。字词可以人文做出,但是字里行间的文气是假不了的,必须发自内心方能浑然贯通。能经得起时光的,就是它完完全全完全于那段时光。
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致王映霞

映霞:

昨天的一天谈话,使我五体投地了,以后我无论如何,愿意听你的命令。我平生的吃苦处,就在表面上老要作玩世不恭的样子,所以你一定还在疑我,疑我是“玩而不当正经”。映霞,这是我的死症,我心里却是很诚实的,你不要因为我表面的态度,而疑到我的内心的诚恳,你若果真疑我,那我就只好死在你的面前了。

我今天在开始工作,大约三四天后,一定可以把创造月刊七期编好。第一我要感激你期望我之心,所以我一边在工作,一边还在追逐你的幻影,昨天的一天,也许是我的一生的转机吧!映霞,我若有一点成就,这功劳完全是你的。

我说不尽感谢你的话,只希望你对我的心,能够长此热烈过去,纯粹过去,一直到我们俩人死的时候止,我们死是要在一道死的。

达夫

三月八日午后

 

信是明年春再来
瞿秋白致杨之华

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海风是如此地飘漾,晴朗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地了解那“天涯”的意义。

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独伊想起我吗?你一定要将地名留下,我在回来之时,要去看她一趟。

下年她要能换一个学校,一定是更好了。你去那里,尽心地准备着工作,见着娘家的人,多么好的机会。我追着就来,一定是可以同着回来,不像现在这样寂寞。你的病怎样?我只是牵记着。

可惜,这次不能写信,你不能写信。我要你弄一本小书,将你要写的话,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好不好?

秋白

一九二九年七月十五

郁达夫

看过许多次的云
张兆和致沈从文

亲爱的二哥:

三四个月来,我从不在这个时候起来,从不不梳头、不洗脸,就拿起笔来写信的。只是一个人躺到床上,想到那为火车载着愈走愈远的一个,在暗淡的灯光下,红色毛毯中露出一个白白的脸,为了那张仿佛很近实在又极远的白脸,一时无法把捉得到,心里空虚得很!因此,每一丝声息,每一个墙外夜行人的步履声音,敲打在心上都发生了绝大的反响,又沉闷,又空洞。因此,我就起来了。

我计算着,今晚到汉口,明天到长沙,自明天起,我应该加倍担着心,一直到得到你平安到家的信息为止。听你们说起这条道路之难行,不下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有时想起来,又悔不应敦促你上路了。倘若当真路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吃多少苦,受好些罪,那罪过,二哥,全数由我来承担吧。

但只是想想,你一到家,一家人为你兴奋着,暮年的病母能为你开怀一笑,古老城池的沉静空气也一定为你活泼起来,这么样,即或往返受二十六个日子的辛苦,也仍然是值得的。

再说,再说这边的两只眼睛,一颗心,是如何在一种焦急与期待中把白日同黑夜送走,忽然有一天,有那么一天,一个瘦小的身子挨进门来,那种欢喜,唉,那种欢喜,你叫我怎么说呢?

总之,一切都是废话,让两边的人耐心地等待着,让时间把那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带来吧。

一九三四年一月九日

沈从文夫妇

哦,可惜爱不是几滴眼泪几封情书。

这三段感情里,郁达夫与王映霞最终不欢而散,瞿秋白被捕就义,杨之华在文革中去世,都不能算善终。

直到最后这张图,才让人心头一暖。虽然,我们都知道,沈从文夫妇的日子也一直不好过。

爱情从来不能解决人生的苦,情书就更不能了。

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安心地牵你的手,愿无岁月可回头。

林语堂论中国诗歌

记得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过:神在韵中。林语堂的诗论能从身心说起,也确实是挖底了。

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似乎普遍认为的那样是既对之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如上所述,所有的中国学者都是诗人,或者装出一副诗人的模样,而且一个学者的选集中有一半内容是诗歌。自唐朝以来,中国科举考试在测验重要的文学能力时,总是包括诗歌创作在内。甚至家有才女正待出阁的父母,有时是才女本人,在择婿时也要求对方能够写一手好诗。阶下囚经常因为能够写几首好诗而为掌握他生杀大权的人所赏识,并且重新获得自由或受到特殊礼遇。诗歌被视为最高的文学成就,被当作测试一个人文学技能的最为可信、最为便捷的方法。

中国的绘画与诗歌紧密相联,在神韵和技巧上,即使不是完全一致,也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补钉,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不过,要是没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国的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获得这么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学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尤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诗歌。如果像伯特兰。罗素所言:“艺术上他们追求高雅,生活上他们讲究情理。”那么,中国人长于诗歌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中国诗歌精巧,从不冗长,从来没有极大的伟力,但于创作完美的感伤的瑰宝、构勒神妙的情景却十分合适。它的节奏美使它充满了活力,它的神韵使它通篇生辉。

中国思想的大趋势,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艺术活动中最荣耀的事情。中国的教育着重培养通才,中国的学术研究也着重于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像考古学那样十分专门化的科学很少,而中国的考古学家也总是保持着人之常情,能够对家庭生活和院中梨树发生兴趣,诗歌恰恰是需要一般性的综合力才可造就的产品。换言之,它需要人们有一种视生活为一个整体的能力。凡弱于分析的,必然强于综合。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缘由。诗歌基本上是饰以情感的思想,而中国人又总是用感情来思维,很少用理性去分析。无怪乎中国人把腹部看作一切知识和学问的贮藏所。这一点可见于这样一些说法:“一肚子文章”、“满腹经纶”等等。现在,西方心理学家已经证明腹部是贮藏情感的地方。由于没有人可以完全不用情感来思维,所以我倾向于相信人们是用腹部和脑袋同时思考的。思考时情感越多,肚肠对一个人的思想所负的责任就越大。伊莎多拉。邓肯说女子的思想起源于腹部尔后逐渐向上运动,而男子的思想则起源于脑袋而逐渐向下运动,我看中国人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正与著者关于中国人心灵女性化的理论(第三章)相吻合。英语中说一个人在思考如何作文时用“搜索脑筋”,而汉语里形容寻找诗文佳句则用“搜刮枯肠”。诗人苏东坡曾经在饭后问他的三位爱妾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最聪明的一位叫朝云,她回答说满肚尽是不合时宜的思想,中国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诗歌,是因为他们用肚肠来思考的。

另外,汉语与诗歌之间也有关联。诗歌需要清新、活跃、利落,汉语恰好清新、活跃、利落。诗歌需要运用暗示,而汉语里充满意在言外的缩略语。

诗歌需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意思,而汉语中表达形象的词则多得数不胜数。最后,汉语具有分明的四声,且缺乏末尾辅音,读起来声调铿锵,洪亮可唱,殊非那些缺乏四声的语言之可比拟。中国的诗歌格律是基于调值的平衡之上的,就像英语的诗歌基于重音之上一样。四声分成两组:一种是“软”声调(称为平声),幽长游越;另一种是“硬”声调(称为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人声在理论上是以p 、t 、k 结尾的,已经在现代国语中消失了,中国人要自己的耳朵训练有素,使之有节奏感,能够辨别平厌的交替。这种声调的节奏甚至可见于散文佳品之中,这一点也恰好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散文的“可吟唱性”。任何人,只要有耳朵,就可以从约翰。拉斯金和沃尔特。佩特的散文中感受到这种声调的节奏。只要观察和对比一下拉斯金文章中用诸如“I ”“m ”“n ”“ng”等“流音”结尾的词语与用诸如“p ”“t ”“k ”

等爆发音结尾的词语,就会发现这种声调的节奏分析起来并不难。

在唐代的诗中,这种交替是十分复杂的,就像下面的“常式”一样:。íì)( 8. 7.)( 6. 5.)( . 4 3. )( 2. )( . 1韵脚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韵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脚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韵脚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每句第四个音节之后都有一个停顿。每两句自成一联,中间两联必须完全对仗。也就是说,句中每一个字都要在声调和意义上与另一句相对应的字吻合。要弄清这种交替,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设想两个人正在对话,每人说一行。把每一行的前四个音节和后三个音节作为两个不同的单元,代之以两个英语词语,结果就是下面这个模式:

(A )Ah,Yes ?

(B )But ,NO?

(A )But ,Yes !

(B )Ah,N0!

(A )Ah,Yes ?

(B )But ,NO?

(A )But ,YeS !

(B )Ah,N0!

请注意,第二个对话人总是与第一个对话人相对抗,而第一个对话人则总是在自己诗行的第一个单元中沿用第二个对话人在上一行第一单元中的平仄声调(即诸多“Ah”和“But ”)但在第二单元则要有所变化。感叹号和问号只表示两种不同的“Yes ”和“No”。请注意,除了第一联的第二单元之外,其余各个单元在声调上都是对仗的。

但是,我们对中国诗歌内在的技巧和精神比它的格律更为感兴趣。是什么内在技巧使之具有美的神秘境界的呢?它是如何为普通的山山水水罩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造就一种神秘的气氛,又是如何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真切动人的画面,并渗进诗人情绪的呢?诗人是如何选择整理素材,如何把自己的精神传达给这些材料,使之充满韵律的活力呢?中国的诗歌与绘画又是怎样合一的呢?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即画家,画家即诗人?

 ①瓦格纳(RichardWa8ner ,1813—1883)。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

  令人惊叹的是,中国诗歌极富立体感,在技巧上与绘画的关系甚密。这在景物透视上尤为明显,这里中国诗与中国画几乎合而为一了。让我们从透视说起。为什么当我们读李白(701 —762 )的诗——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时,我们会粗略地得出一幅画面,得出一个人高骑马背,走在危耸的高山小径的印象呢?这些词语看上去简短、犀利而无甚大义,但读者稍作想象之后,就会发现这些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画,有如画家在画布上所创作的那样。它们通过近景中的某些实物(“人面”与“马头”)去衬托远景,从而掩盖着一种透视的技巧。如果我们完全抛开一个人在高山之上这样的诗情不谈,我们就会觉得,在诗人眼里这样的风景就是一幅平面图画。读者就像真的从一幅绘画或风景照上看到的那样,山顶看上去从人的面庞升起,云朵正停留在远处的什么地方,它的轮廓为马头所阻断。如果诗人不是骑在马背上,如果云朵不是停留在远处一个较低的什么地方,这样的描写显然就是不可能的了。于是,读者便不得不把自己想象为骑在马背上,走在高高的山路上,采取与诗人相同的角度去观赏风景。

这样,通过透视的手法,这些文字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其他办法所不能获得的生动鲜明的形象。虽不能说中国诗人在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技巧、这种理论,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一技巧本身。例证成百上千。王维(699 —759 )这位或许可称为中国最大的描摹诗人曾用这种技巧写过:

山中一夜雨,

树梢百重泉。

当然,要想象出“树枝上的泉水”确实要花一番功夫;然而,正因为这种景象之难得,只有在高山峡谷的一夜大雨之后,在远处形成了无数的小瀑布,而这些高山峡谷又出现在近处的树丛之上时才会得到。正因为如此,读者才可能得到这样一幅清新的画面。正如李白的那个例子所揭示的一样,所谓艺术就是选择近景,衬以远景,如云朵、瀑布、山峰和银河,而后把他们画在同一个平面上。于是刘禹锡(772 —842 )这样写道: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这种描摹的技巧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山峰看起来只是墙头上的几个“点”,给人一种立体感和距离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够理解李笠翁(17世纪)在一部戏剧作品中所云:己观山上画再看画中山诗入的眼睛就是画家的眼睛,诗画合一。

爽爽贵阳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贵阳,那只能是爽爽。晚上阵雨,第二天,哇塞,那感觉真的是太爽了,清爽、凉爽。从来没有这么凉爽、清爽的感觉。

这里的天气,不是闷热,也不是清新,而是凉爽,清爽。尤其是雨后天。

黔灵山水贵阳,因处贵山之南而得名。贵阳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平淡平实。因城在山中,城中许多隧道,从桂林到贵阳动车,一路也几乎全是隧道,想看沿途风景是不能了。城市中,也很少斑马线,十字路口也基本都是地下通道,多达五六个方向出口,想过马路简直比穿越还麻烦。

贵阳最近几年以大数据闻名,市区基本都通WiFi了,百度是“贵阳是国家级大数据

产业集聚区,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国重要的呼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

贵阳是城在山中,地理限制,听说现在是发展金阳,就是观山湖区。站在黔灵山上,可以明显看到贵阳,金阳两个地区。黔灵山看贵阳金阳黔灵山公园是全国唯一在市区的自然山水公园!黔灵山上的水质很清晰,还有散玩的猴子,第一次近距离看猴子吃东西,才知什么是猴急,想再近近看看,结果被猴抓了肩膀,吓了一跳,好在有衣服也没抓破。这里还有关押张学良的麒麟洞。蒋委员长真是用心良苦,把张学良都关在这么气候宜人的地方,读明史学良,还是晚了啊。黔灵山猴急

贵阳的饮食风味是都油多辣,米面也是适中的,平爽,不像陕西面那么硬,也不像成都米那么糟,真的是像北方啊。比较出名的豆花面,肠旺面。豆花面豆花面,是一碗豆花面,一碗辣汁汤,面是指宽黄面,吃着不感觉劲道也不柔软,就是平爽的感觉,蘸着吃,不是拌着吃,辣也是像茅台一样,吃完才慢慢辣起,要是怕辣,可以不蘸辣吃豆腐,喝豆浆。这里吃排骨萝卜汤,也是蘸辣汁的。肠旺面,肠是感觉软没肠了,面是像云吞面一样的碱面,但是劲爽多了。那天竟然吃了一碗软哨面,又加了份面,又吃了碗肠旺面哈,出去又吃了碗豆花面哈,第一次连吃三四碗面啊。肠旺面

肠旺面特写贵阳人,多是黑眼眸的,虽不像广西那样轮廓一眼就能认出来,但是面形感觉自有特别,体形也比较平实。

贵阳,北方人真可以待。气候凉爽,不怕湿热,空气清爽,也没雾霾,吃有米面,也是爽辣,山也青青,不像粤桂那样繁骚,方言,也是基本能听懂的。

转过许多地方,贵阳,扬州,是唯一感觉南方可以待的地方。

千年以来

千年以来,熟透一事不外乎赋比兴三法,而惟有自得才是真得,打心眼里想才是真想。千年以来,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日升月出山高水长,自然中正,天人合一,不只是养生啊,各行各业各方各面一如。

盖世武生

盖世武生秦腔,京剧确各有特色。一质朴,一华规,尽情尽兴,有板有眼。怪不得人迷戏子,确是角迷人呐。那声势聊咋咧,那出场的台步,那神采,俊阿!第一次感觉京剧美,可能喜欢这种硬气吧。

艺术是有形式的,情形呐,神形呐,但毕竟还是精神。

世间万物,总有许多精妙精美让你精神。

全片:http://www.1905.com/vod/play/925050.shtml?__hz=d9fc5b73a8d78fad

孙中山、毛主席、蒋介石说中国文化,人生大道

 

说到影响近代中国最大最深的三位巨人,毫无疑问是孙中山、毛泽东和蒋介石。在人们印象中,他们是政治的名人、时代的巨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底蕴,并留下了很多精彩深刻的相关言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伟人,也与这种修养和底蕴分不开。

 

我们梳理了这些言论的精华部分,全部为他们亲口所说。从中我们能够感受伟人的内心,体悟中国文化的精神,感受人生的哲理和真谛。三位伟人性格不同、气质不同、道路不同、结局不同,我们或许也能从他们的这些言说中,窥探到一些道理所在。

 

孙中山说中国文化

 

在“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批评,孙中山却表现出一定的肯定,并有所借鉴。以下言论,皆摘自《孙中山全集》。

 

1、中国文化在退步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都有很好的文化,从前文化的进步是很快的。近二千多年以来,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的文化不如唐虞,不如秦汉,近人的知识,不如古人的知识。

 

2、去做才能进步

 

二三千年以前,求进步的方法,专靠实行。古人知道宇宙以内的事情,应该去做,便实行去做……到了后来,不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述而不作,坐而论道,把古人言行的文字,死读死记,另外来解释一次,或把古人的解释,再来解释一次。你一解释过去,我一解释过来,好像炒陈饭一样,怎么能够有进步呢?

 

不去行,便无法可以证明所求的学问是对与不对;不去行,于是所求的学问没有用处。

 

3、文化人的责任是让社会进步

 

从前中国人说:“士为四民之首。”学者的力量在社会上很大。详细说,学者是先觉先知,一举一动能够转移社会上风气的。社会对于学者也是很尊敬的,如果学者有了主张,社会上都是要服从。所以学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负担有一种责任。现在学者的责任,是在要中国进步。

 

4、要不怕事

 

就中国从前的情形说,周朝以前的进步是很快的,到了周朝之后,文化便很老大,由于老大的结果,便生出怕事的心理。怕事是好是不好的呢?从好的一方面讲,是老成持重;从不好的一方面讲,是志行薄弱。总而言之,人到了怕事,便遇事畏难,不去做艰难的事,只找容易的事去做;好像倒一盆水到地下,总是向没有抵抗力的低下部分去流,是一样的道理。人到了畏难,就不敢轻于尝试,试问文化上怎么能够有进步呢?

 

5、知难行易

 

应该说“知是难的,行是不难的”。我们中国人的心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求一点实际的结果,把极难知的事,看到太容易,不去探求。所以二千多年来,对于一切人情物理,都不能登峰造极。

 

就知和行的难易之先后说,凡百事情,知了之后才去行,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知也要去行,当中必走许多“之”字路,经过很多的错误,是很艰难的。

 

凡百事业不能做的缘故,都是由于不知。如果知了,是很容易行的。

 

6、家族和家乡是中国人的根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中国人对于国家观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没有民族团体。但是除了民族团体之外,有没有别的团体呢?我从前说过了,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

 

譬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了,交谈之后,请问贵姓大名,只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亲热,便认为同姓的叔伯兄弟。由这种好观念推广出去,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我们失去了的民族主义要想恢复起来,便要有团体,要有很大的团体。我们要结成大团体,便先要有小基础,彼此联合起来,才容易做成功。

 

我们中国可以利用的小基础,就是宗族团体。此外还有家乡基础,中国人的家乡观念也是很深的。如果是同省同县同乡村的人,总是特别容易联络。依我看起来,若是拿这两种好观念做基础,很可以把全国的人都联络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中国人照此做去,恢复民族主义比较外国是容易得多。

 

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外国不如中国。因为中国个人之外注重家族,有了什么事便要问家长。

 

 

7、坚定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说到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在数百年以前,欧洲还是不及中国。我们现在要学欧洲,是要学中国没有的东西。

 

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精神,不但是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

 

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8、对中国文化正当的态度

 

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被古人所役。

 

恢复我一切国粹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毛泽东说中国文化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大学问家、诗词家、书法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功底十分深厚。尽管他在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有过反叛,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也毕生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利用。以下言论,摘自毛泽东的有关著述文章和不同场合的讲话。

 

1、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

 

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打麻将。

 

2、中西医各有所长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3、将中医药传承下去

 

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

 

 

4、中国人要读《红楼梦》

 

中华文化5000年,绵延不绝,这也是世界无与伦比的古国;与之可以并列的,却只有一部《红楼梦》……。遍被华林,它所沉淀的中华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也是世界罕有的名著。……一定要精读《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红楼梦》最少要读5遍。

 

5、麻将之中有哲学

 

不要看轻了麻将,要按自己手上的牌、桌上打出来的牌、别家打出来的牌路,来判断自己和每家的输赢趋势。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打麻将中存在哲学。

 

打麻将里边有辩证法。有人一看到手上的“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我看不可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打麻将也是这样,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安排使用得当,也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里,也会转胜为败。最好的可能转变成最坏的,事在人为!

 

6、中国文化的三个鼎盛期

 

中国学术发达有三期。一能动的发达期,周末是也。二受动的发达期,佛教大兴,经典甚盛,上下趋之,风靡一时,隋唐是也。三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朱、程、张、周诸人出,性理之学大明。然其始也,咸宗佛学,由佛而返于六经,故为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宋元是也。

 

 

7、中国文化中有千真万确的好东西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为自己的东西。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8、和和气气过光景

 

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我们还要提倡父慈子孝。

 

9、古诗词最具中国精神

 

旧体诗词源远流长……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

 

10、心要善

 

心善就是慈悲为怀。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文化,信佛不是崇拜偶像,而是要破除偶像和一切名相。佛家讲众生平等,等全国解放了对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要保留,不好的东西要修正。只有老百姓才是活菩萨、大菩萨。我们共产党人要像念佛一样念着我们的人民,念着我们的老百姓,念什么其他的都不管用。

 

11、万行孝为先

 

万行孝为先,这人懂得孝敬父母,才会服务好老百姓,不但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也会尽心尽责;对父母孝敬,对国家才会忠心。没有哪一个不孝敬父母,不讲伦理道德的人成为民族英雄,国家栋梁的。

 

12、年轻时多读好小说

 

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蒋介石说中国文化

 

 

蒋介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虽然蒋中年后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国道统为根源。终其一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甚力,自诩以服膺和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他时常以儒家道统的卫道者自居,为此不惜殚精思虑。蒋氏一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推崇,在他的论著、演讲、书信、谈话等文稿中随处可见。

 

1、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18岁,从读顾葆性先生时候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来,更曾经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真是使得我百读不倦,心向神驰,不知其乐之所止。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出于陆象山简易之法,教人以发明其本心为始事。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

 

2、只凭一个“行”字

 

古今来宇宙之间,只有一个行字,才能创造一切。……人类一切真实的成就,都基于力行。

 

3、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内治工夫叫做“性命之学”,外修工夫称为“经世之学”,而以两者的均衡和统一即“合内外之道”为学问的最高标准,也就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境界。

 

 

4、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

 

凡是一个民族之存亡消长,全视其传统文化之优劣文野而定。如其优秀文化,一旦毁灭,则民族精神,随之丧失,而整个民族,亦等于名存实亡!我中华民族之所以可大可久,历五千年而不坠者,就是其文化能绵延不绝,永恒保持,并随其时代而进步,所以他能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5、国文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国文是一国文化的根基,无论学习文科和理科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

 

6、蒋介石指定蒋经国读书的主要书目

 

《论语》、《王文成公全书》(即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家书》、《近思录》、《孙文学说》。

 

 

7、教蒋经国:重中国固有之道德

 

你以后看书,应多注重中国固有道德,建国精神与其哲学。

 

8、教蒋经国:学好汉文、历史和哲学

 

此时你应在家安心练习汉文,研究历史与哲学,使他日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不愧为蒋氏之子,为最要。……总之,中国人必须先知中国历史哲学与政治、社会以及经济之实情,方得为中国良善之国民。此乃你应彻底觉悟者。

 

9、教蒋经国:读书写字学曾国藩

 

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10、教蒋经国:这样读书

 

余近来每日必拨冗读易经,自觉精神与学力皆有进步。惟此书非到五十岁以后不易得益耳。此时儿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牍与家书。有时能选《古文观止》中二三十篇,使之熟读成诵,能随时默识背诵,则提笔作文,自能得左右逢源之趣耳。

 

11、学以致用才是归宿

 

凡是所学的东西,总要能够应用才好。如其单是记牢其方法成句,而不能应用,那学问也就枉然了。……所以读书求学,总要使得心里明白,拿一句话(说),实地可以使用着就好了。

侵权必究,转载本文须注明: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rufengdajia)
好命先生 Mr.Lucky

安以轩秦思思陈小春演这种角色,真是太合契了。安以轩真是perfect。加上刘桦,真是搞笑啊。爱情轻喜剧,闲来可以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zMTQwMTEy.html

喜马拉雅 天梯

天梯这个挺真实的,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高校巡演电影。为了帮助人攀登珠穆拉玛峰,他们要接收四年的学习训练,还要冒着生命的风险。

http://v.qq.com/cover/z/zobt7r5qf4zu3j0.html?vid=s01654yyen2

人生吖 还有馍 吃豆酱阿

这馍太好吃了,柔柔的甜甜的,不实不顽不虚不死。

 瓜籽

想不到,还有豆酱卖呢,好久没吃这个了。晚上回去就着吃了两个馍,那个瓜籽干黄豆的好好吃啊。

豆酱

这馍太好吃了,柔柔的甜甜的,不实不顽不虚不死。看毛中庸啊,心经啊,本仙11年就把菜炒到中庸之景了,现在馍都吃到真实不虚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听说山大有个自称还是被称美学家,夭折了,没过60都是夭,死前发短信说细胞可以质变好质变坏,这真是笑死本仙了,你说搞美学的搞夭折了还发短信,中国人讲话要有形式的,这还发短信。质变量变,去听听额导师的课,那个电阻啊,过度了都变了,都能充放的,而不是一个性质了,世间万有,缘起性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