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少年!

1.“一刀切”流水式的培养模式不行。

丘成桐认为,过于重视绝对公平可能导致国家缺乏竞争力。改革开放就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和公平需要平衡。同时,“一刀切”的培养方式对好的学生、有天分的学生反而是不公平。

“培养100个将军,跟培养1000万个士兵是不一样。现在的高考体制是‘流水作业’【任正非也讲过,现在还是上个世纪的工业化大生产式教育】,一年培养1300万个毕业生,对于培养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很有效。”丘成桐说,带动尖端科学发展要靠“将军”,他现在就是要培养这100个“将军”,就是要培养“钱学森”。这需要因材施教,需要考虑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等等,“一刀切”流水式的培养模式不行。

丘成桐表示,少年班和示范班的机会是公平的,选拔范围是全省。课程网络直播也是为了资源普惠,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接触到顶尖的教学内容。

2、这一堂课,同时在B站面向大众以及全国各地的丘成桐少年班直播。

还没搜到

我想听听他们讲一些基础的,看看怎么讲的,比如微积分

3,体制问题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要听话

与少年班初一的孩子接触之后,他发现他们“很有想法,很兴奋,问问题问得好”。丘成桐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高考刷题,学生“刷得头昏脑胀”,不想思考了,没有兴趣再学下去。所以,一定要改革,从中学到大学的培养体制要变

传统上,数学家成熟得早。丘成桐解释,年轻人思想和精力旺盛,能够比较长期地思考学问。古往今来的大数学家,往往十五六岁就成了重要的学者,二三十岁就做出非凡成就。“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要一流的大师。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的精英教育体制都是这样的。”

3,选拔不考难题

“奥数很难培养出大师。”有些菲尔兹奖获得者也是国际奥数(IMO)金牌得主,但丘成桐认为他们往往学术风格奇怪,方向狭窄,只能做比较特殊的问题,不能成为看得远、走得远的大师。

丘成桐解释,竞赛往往考的是偏题、难题,三个小时要做七八道题,但半个小时能够做出来的题目是没有深度的题目,靠的是解题技巧。

同时他认为,竞赛考察面窄,往往导致竞赛生对高等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扎实。例如,微积分是数学最基础的,但奥数不考。“我有个学生,北大毕业的,拿了两次IMO满分,来MIT(麻省理工)读书,但我发现他学问里面有很多空档,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没学好,最后毕业是毕业了,但没法走得更远。”

一种通行的思路是,难题才能选拔人才。但丘成桐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一般的题目很重要,考察到真正学懂了就行。“数学要一层一层学上去,不能有遗漏。我们的选拔从来不考刁难的问题,考的是高等数学知识,是做科研需要学习的内容。”

求真书院的选拔考试基于数学专业大一的内容,不考难题,考的是广度和掌握度。丘成桐说,很多人考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掌握。同样,示范班的选拔主要考察初三的数学知识,只要学会、学好,就能考过。

是否有资源提前学了就行?参加数学领军计划选拔的高二、高三学生,把这些知识多学两年,是不是能比初三考得好?丘成桐解释,并不是这样,实际上,题目能够考察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美就是存在的本质,就是要感受到美,发现美,创造美】

请回答|他的少年班影响教育公平吗?专访丘成桐:若“一刀切”培养,对有天分者反而不公平 (msn.cn)

数学大师邱成桐清华大学珍贵讲课视频_哔哩哔哩_bilibili

华罗庚也讲过,自然数是数出来的。

跨物种翻译后,万物经济登场

2025 AI Agents百家争鸣,2026智能代理+Web3触发万物经济

随着智能代理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物智能AIoT 2.0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在这个“万物经济”的时代,智能设备不再仅仅是数据的生产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交易。无论是实体智能硬件,还是虚拟智能代理,都有可能自行发生交易,甚至参与复杂的经济决策过程。

Figure和1X Technologies虽然均属人形机器人公司,但是路线差异较大。1x将其机器人直接带入人们的家中,旨在彻底改变家庭生活,而Figure则专注于工业应用,如汽车制造,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除了市场方法之外,这两家公司在技术上也有所不同:1x采用基于肌腱的机器人,而Figure仅依靠执行器。

Physical Intelligence则致力于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物理世界,目前正开发能够驱动当前机器人技术及未来物理设备的基础模型和学习算法。

通过赋予智能代理自助交易的能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高度自动化、高效运转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智能代理可以根据自身的任务和目标,自主选择交易对象,谈判交易条件,并完成交易过程。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还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智能代理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电量不足,它可以自主寻找附近的充电桩,并与之进行交易,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取电力。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智能代理自主完成。类似的场景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将变得司空见惯。

Pairpoint – Connecting IoT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y

智能代理和Web3的结合,正在为万物经济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大热点的碰撞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物体都将拥有自己的智能代理,它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交易,与人类形成更加紧密、更加高效的协作关系。这不仅将极大地提升生产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还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

参考资料:

1. Crypto x AI Agents:互联网新范式的最后一块拼图,作者:starzq.eth,来源:X

2. Exploring the Future of AI Agents in Crypto,来源:Binance Research

3. AI+物联网+Web3,3大科技力量催生万物经济2030,来源:物联网智库

2025 AI Agents百家争鸣,2026智能代理+Web3触发万物经济 (iot101.com)

于东来是读康德的,以审美思想来经营企业,生活。

于东来,是读康德的,以审美思想来经营企业,生活。

Q:很多企业都想学胖东来模式,你觉得企业家最应该学习什么?

于东来:生活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做人的方法、对员工的方法、做产品的方法、对顾客的方法、对社会的方法;而不是只想着赚多少钱、提高多少利润,那样会越学越痛苦。

所以要学胖东来就要学会放下,做一个快乐的企业家,即便企业倒闭也不能不快乐;如果能这样,企业挣钱后再大方一点,大方了员工就有希望,愿意干的员工才有未来。

Q:您认为胖东来模式绝大部分企业学不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于东来: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做企业的价值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你们做企业是为挣钱、为面子,也不是为自己挣钱,纯粹就是为挣没用的钱,因为你也花不完,就是为了那个数字,那么辛苦真对不起自己。

所以说,改变的起点是要知道做企业的价值,先快乐自己,然后为员工、为行业乃至社会带来美好。

当然,追求自由、快乐时,没事要跟自己的心、自己的身体对话,问问心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样活,大脑跟心是否一致?要知行合一。学不会胖东来,根本原因是思想没打开,要找个“扳手”把思想撬开。

于东来:我也不自由,像奴隶一样 (msn.cn)

无语言,心灵语言仪

灵啊,我今天刚改名,就看到活着的神。神,从示,申,⚡,引出万物者也。神,这个字,我12年学习过,14年用古文给Python命名语法,用过。杨振宁文章也讲过单音节字。他们的贡献都可以涵盖在我的“无语言”里,无语言,无语言的限制,语文,物理,数学,功夫,还有其他的等等,都是一种语言而已,最终都是对“美”的一个领域的表达而已。
我也是出过“基本模型”的,上海,榆林,嘉善,各地市也原文转发过。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模型,物理,数学都可以数字化,都要数字化,数字化后可以进行存储,传输,计算,就是存钱,分钱,算账,就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就是信息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就是互联网,数字生活,智能社会。

他们要一统物质,我在一统存在:美。美,即是存在的本质。美滴很。嘹咋列。天地一体,万物同情,若我观彼而未发觉出我,则我与彼皆未真正存在。杨振宁讲到再普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创造了什么,没有创造的欣赏即非欣赏,没有实践的理论即非理论,杨振宁,李政道,时隔一两年就被实践证实了。这说明什么?想法先于实践,你先要:想得美。
文科生要动口,工科生要动手,还有一个只需要想,什么都不用,只需要想,想我的心灵语言仪就说马斯克脑传输,什么时候造出来。心动就输出,想你就知道。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简介

中关村力学所你可以自己进去看,走廊都有墙报。钱学森写东西文风和毛主席很像,都是剥葱,真相大白。举的例子也一样,都是人走路。我加一个,怎么看是进入状态,你走路不会想你先迈哪一步。毛主席是讲战略,看运动状态,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这同人走路一样,走一阵要休息一下。钱学森是测控,我是搞无语言,只需要进入状态,这就是三位一体,就是方向盘,控制系统,司机也要进入状态,最终进入系统控制状态。[捂脸]控制论是最简单也最难的,因为不看具体专业,要的是平平无奇。这个叶嘉莹老师也提过“好诗,没讲头”,只有吟诗,叶嘉莹就致力于诗词吟诵。凡是好的,对真正的高手只有两种结果:叫好,过招。而不是说挂个幌子自称“什么门下走狗”,招摇撞骗,或者“大神啊”!

任正非:世界走向AI潮流,不可阻挡

谈人工智能:潮流不可阻挡

三十年内不会出现自主意识

提问:您好,我来自瑞典。我想了解您对未来AI的看法,它会作为工具取代人类的工作,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吗?

任总: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由于芯片、算力等各种技术的发达,促进了智能时代的到来,就像英国发明了火车、纺织机械、轮船一样,它产生了时代的转折点。

现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果有机会去参观中国的天津港,从装船、运输、堆垛,包括通过海关,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个人。

炼钢是很苦的,火很烤,现在炼钢炉前没有人,轧钢机前也没有人;以前要舀出钢水来检验钢铁的成份,现在戴眼镜就可以判断钢水是否合格。说到煤炭,几百多米深的地下,可以用人工智能挖煤了。

这个时代一定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但是创造的总财富增加了,可以养活被裁掉的人。被裁掉的人不干活,少拿点钱;干活的人多拿钱。社会总价值由于技术进步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任何国家只有可能在总财富增加的情况下完成对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讨论的是技术问题。

谈教育与就业:教育系统需要宽容,短板“补不起来就算啦”

提问:我来自北京大学。有两个问题:第一,您认为对下一代的教育,就当前的教育体制应该做哪些改革?第二,我们有一个担心,今天在座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在教育时我们有一个平衡和疑惑的问题,我们把最好的学生教得更好,是否会使得在偏远地区或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更落后。我们应该如何达到这种平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任总:我认为小孩一定要快乐,一定要有点精气神,在快乐中自我发现自己的潜力。教育系统对小孩也要宽容一些,允许他们适当的差异化。现在都是先进的网络了,乡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教育,填平知识鸿沟,他们也能知道世界的最先进。

现在都有先进的计算工具,许多知识是可以查阅的,孩子主要学会方法论。学生要快乐,心理要舒畅,社会才安宁。不是人人都能创造社会的,但是人人都要遵纪守法,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些人学习很苦、生活很苦,一生很苦,他们要去点燃新世界的火花,拿着火把去照亮这个世界,那他们要担负的责任就多。

我非常支持某些名校的录取条件,他们面试的前两项就是“你是否照顾过孤儿,是否照顾过孤寡老人”,如果没有,你就没有履行社会责任。这些名牌大学,培养的都是企业领袖、国家领袖、社会领袖等等,如果你不爱社会,只是为了多赚钱,你就是社会价值观的破坏者,而并不是社会的建设者。

我支持电子考试,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考试,你可以使用计算机或其他工具等各种方式来帮助你解决问题。确认他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面试来评定,面试也可以用电子。

我们现在都是强调过去的方法,死记硬背,消耗孩子大量的精力去记一些不需要记的东西,这些东西网上随便都能搜到。昨天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些10岁左右的小孩,左手ChatGPT,右手豆包,用两种人工智能的模型讨论一个问题,自己与自己打,这样的小孩不就有可能是未来的天才吗?

我们的社会要让各种各样的孩子快乐地成长,每个小孩应该在音乐、舞蹈、体育等领域上选择有一样爱好,这不就非常好吗?教育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精神,快乐不是以金钱为中心。

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快乐,而不是去比较金钱,给自己心里造成压力。这样的教育制度可以慢慢使得社会和谐,大家不会产生这么多矛盾,社会不就更美好了吗?这是我的简单体会。

任正非:AI 潮流不可阻挡,华为要向美国学习开放与包容 (qq.com)

六神磊磊:从唐诗寒武纪到光明顶

丨凡才皆谈诗,朱自清,孙中山,沈从文,诗品,沧浪诗话

1.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等着唐朝人‘开饭’”

南方周末:这个年代热衷唐诗,比如以前大量读西方文学的人、写当代作品的人,最终好像都要回到唐诗,这是某种必然的趋势吗?
王晓磊:还是因为门槛低——这个回答可能很多朋友意外。唐诗是门槛很低的,当然上限可以很高。它门槛低到大家都觉得我可以进来看一看,感受一下。先秦两汉门槛就高,《诗经》你想随便进去看一看,看的人也难,讲的人也难。“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这里面光生僻字就好几个,这说啥呢,什么猗与那与。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大家都认识,小时候都背过。
南方周末:你的这几个书名,我现在不知道《唐诗笑忘书》要讲什么?“寒武纪”,是在那个时代地球上的生命突然大爆发,取意很对。“光明顶”好像大家一下就能领会,就是盛唐,唐诗的巅峰“啪”就到那儿了。
王晓磊:这三本书我比较任性地取了三个名字。比如第一本书叫《唐诗寒武纪》,之前我那位编辑特别反对这个名字,什么寒武纪,谁买这个书,一看就冷得慌。白垩纪都好一点,大家想到恐龙了,侏罗纪好一点。我毕竟写了好几本书了,卖得还可以,就有了一点点任性的权力。“寒武纪”的意思就是唐诗经历了一个突然的大爆发,一开始它是比较狭隘的、比较局促的。如果咱们两个人生活在初唐,比如640、630年的时候,咱俩看不出马上要来的是一个诗歌的大盛世,那时候的诗还很单调呆板,写的都是宫里的花花草草、小宫女,你不知道这个文学婴儿将来会长成什么样。但是突然到了某一个时段,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登上诗坛了,就像寒武纪大爆发一样,突然一下,地球上的万顷波涛当中生命开始出现进化,出现很多生命的奇迹。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比如那时候生命开始拥有了眼睛。唐诗就有这么个过程,所以取名叫《唐诗寒武纪》。
第二本书《唐诗光明顶》,好懂,就是诗人开始向高处攀登。他们到了一个前人没到过的地方,一个特别高远的地方,那是前辈诗人谢朓、谢灵运、江淹,包括陶渊明都没达到的地方。到那个时候,李白、杜甫站在那儿,用李白的话讲就是“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没人了,所以叫“光明顶”。
《唐诗笑忘书》(编者注:尚未出版)写的是中唐和晚唐,一个盛世过去了,人们心中是缅怀、无奈、记忆,还有凄美。这时候登场的诗人是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韩愈,晚唐的比如李贺、李商隐,他们的诗都比较凄美、哀怨、忧伤、迷离、梦幻。“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我觉得有点像王菲唱《笑忘书》,怀着哀伤,微笑着,却又不遗忘,所以给它取个名字叫“笑忘书”。
南方周末:乍看这个名字我也觉得晓磊成心做作了一下,但是看完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首先我们会好奇大唐怎么了,怎么好像全民写诗似的,是皇帝带头造成的吗,什么原因大家都来写诗?
王晓磊:皇帝带头写,《唐诗三百首》里有一个皇帝入选了,他不是因为走关系、走偏门入选的,他真的靠自己水平入选的——李隆基入选一首诗。李世民也带头写诗,李世民很勤奋,写的诗比当时那些百官诗人虞世南、魏征今天保留下来的诗加起来都多,很勤奋,虽然写的水平有待商榷。
还有一个,科举考试,要向社会上层阶层跃升,考诗赋。《赋得清如玉壶冰》考试题目,王维写得特别好。《终南望余雪》,祖咏也答得特别好,“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考上了。也有答得不好的,孟浩然答得就不好。
还有一个原因,恰好这个时候,诗歌繁荣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个我在《唐诗寒武纪》里面讲了:诗歌理论比如说《文心雕龙》准备好了;诗歌的教材《文选》,昭明太子萧统给编好了,李白、杜甫小时候就可以拿着《文选》学习;音律的知识琢磨出来了,南朝沈约琢磨出来音乐的知识,四声八病,他告诉你汉字写成诗歌怎么样才可以铿锵有力,怎么样读来特别难受;诗歌的形式准备好了,五言诗,七言诗,曹丕写出最早的七言诗,到南朝的鲍照,七言诗写得非常成熟,“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诗歌的题材也拓展了,比如山水诗,谢灵运拓展了,归隐诗,陶渊明拓展了。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等着唐朝人“开饭”,李白、杜甫往那儿一坐,“上菜”。这是历史的偶然。

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古诗四帖》(局部)是狂草名作,文本选自南北朝的四首诗,那个时期的诗歌发展为唐诗的繁盛做好了各种准备。(资料图)
2

“你一读就懂上官婉儿的心”

南方周末:古代诗歌就像艺术一样,皇帝贵族的提倡、投入、赞助是它兴盛的前提,唐代的皇帝写诗,还有大量宫廷诗人,这些诗人我们现在看不上,但在那个过程中,这些人为大唐的诗歌发展提供了一些前提,包括你提到的上官婉儿,你更感兴趣她的故事,还是她的诗也有味道?
王晓磊:我觉得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她作为一个传奇女性,她的故事当然很吸引人。武则天本来是她的大仇人,她家是武则天的政敌,她全家都因为武则天被杀了,所以她从小是被打压迫害的。好玩的是上官婉儿因为自己在逆境当中读书学习,武则天说这个小姑娘不错,喜欢她的才华,还带到身边重用,上官婉儿还一心一意地服侍武则天,这个故事本来就非常传奇。有点像金庸小说里面成吉思汗对郭靖,成吉思汗临终前,郭靖对大汗道:大汗,你看重我,抚养我,哺育我,重用我,把女儿嫁我,你对我有恩,但是你要攻我的故国,害死我的母亲,我对你有恨。郭靖对大汗的感情很复杂,上官婉儿对武则天也有这样的感觉。
这个人那么有魅力,就像你讲的,还有一个核心原因,是她的才华,女性的才华。史料里面有一句话,上官婉儿独当书诏之任,大唐的中枢,日理万机,整体文学水平那么高的时代,人人都是文字大家,她独当书诏之任。你想想上官婉儿什么风采,统率着手下的那些才子们,这个才华是她最诱人的地方。
后来我在《唐诗寒武纪》里面写了一个故事,中晚唐的时候有诗人去市集上淘了一本书,发现是婉儿用过的,上面还有婉儿亲笔写的字迹。这个诗人难掩心中的激荡,说“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也能理解,因为她的传奇性。现在咱们发掘上官婉儿墓的时候,考古学者在里面看见一块骨头,当时展开联想有可能是上官婉儿的遗骨,心情激荡
南方周末:那块骨头最后确认不是上官婉儿的?
王晓磊:最后确认就是一块牛骨。上官婉儿这个人传奇性就传奇在这儿,没有了,一点粉尘都找不到了,已随着清风去。她的墓当时下葬之后不久就被人为毁坏了,没有了。
南方周末:墓志是真的。
王晓磊:对,这个留下来了,这是比较宝贵的,留下来一些史料,我在书里也写到了。


上官婉儿墓志铭拓片(局部)。(资料图)
南方周末:她的诗有类似武则天几句诗那样可被传扬的吗?
王晓磊:非常遗憾,婉儿一生肯定诗作很多,但是现在我们只能读到几十首,里面大量的是宫廷应制诗,可读的不多。但是婉儿还留下来几首可读的诗,“纸上香多蠹不成”。还留了一首《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写的什么呢,思念,她在不可抑制地思念一个人。
上官婉儿因为她的位置,朝廷的中枢、昭仪那么重要的身份,必须把心思遮掩起来。看唐诗就发现,人的官当得越大,写诗越没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要藏起来。婉儿很幸运的是这首诗里她写了心事,她在思念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假的心事也好,但至少有真情实意。“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窗外更深露重,被子很冷,月光照落下来,虽然锦屏富丽堂皇,非常秀丽,但是她的心是空的。
我当时还有一个特别独特的经历,我当时读余秀华一本诗集,我还在坐车,拿出那本书一翻,翻到一首诗的第一句话就叫“天亮了,被子还是冷的”。我当时一下就想到上官婉儿的“露浓香被冷”。你看这两位女性,隔了这么多年,一个余秀华,一个上官婉儿,两个人的身份、出身、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上官婉儿是什么人,宰相家庭出身,宫里长大,后来又在整个帝国的中枢工作。余秀华是湖北钟祥一位农民,出生的时候还不幸脑瘫。但是这两位女性在诗里都写了一个东西。我当时特别特别感触,我们古典诗歌为什么那么有魅力,就是(因为)心是通的。你一读就懂上官婉儿的心——富丽堂皇的屋子里对着月光,被子是冷的。
3

“世间最易散而难聚者莫过于书”

南方周末:你在《六神磊磊读唐诗》里面写了没有李白会怎么样,但没有提出没有杜甫会怎么样。
王晓磊:我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假如没有杜甫,唐诗会变轻,假如没有李白,唐诗会变滞。如果没有杜甫,全唐诗轻一半以上。比如唐诗一万斤,没有了杜甫,不到五千斤。
南方周末:怎么讲?
王晓磊:厚重。比如国破山河在,这五个字就一千斤,是所有唐诗里最重的一首诗。很多朋友读这个诗就过去了,你细品一下,国破山河在,五个字重若千钧。
没有李白唐诗会变滞,就是唐诗会板滞,会凝结。唐诗有了李白就像一个城市有了河流,他就是穿城而过的浩荡江水,有了李白这个城市有了灵气。中文是什么呢,中文就是仓颉所创作,许慎所解释,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这就是中文。余光中先生说的,说得太好了。

北宋画家李公麟所作的《丽人行》(局部),取材于杜甫同名诗作。(资料图)


南方周末:李白、杜甫对于我们诗国太要紧了,这两个大人物要没有了,我们简直难以想象,因为他们的创造浩浩汤汤的。你提了一个问题,那么庞大的唐诗居然存在消失的可能,是被人捡回来了,捞回来了,这个工作花了几百年的工夫,才打捞上来。
王晓磊:一直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创造文化、传承文化、珍视文化,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上还有一种力量,破坏文化、糟蹋文化。我在《唐诗寒武纪》开篇就写了一个事,公元555年,江陵焚书。
梁元帝把14万卷藏书全部烧掉,那是当时中国藏书的精华,在他老人家手上。他被敌军围城,说我读那么多书,不还是有今天吗,烧了,14万卷书付之一炬,这是我们文化史上一个重大的损失。葛剑雄先生说了,因为他们这些人认为书籍、文明好像一把宝剑、一匹好马一样,是他个人的私藏,我可以收藏,我也可以毁灭,与你何干。一直有这种力量。我们历史上藏书楼毁了建,建了毁,很多文献写了删,删了写。唐诗到现在还保留下来5万多首,《全唐诗》里有4.8万首,后来大家不断搜集,拾遗补缺,好不容易积攒到5万首。有句话叫世间最易散而难聚者莫过于书,不是爱情,也不是健康,是书,提醒我们珍视文明。
南方周末:你的书里提到陈子昂这一段,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的《登幽州台歌》是被杨慎打捞上来的。
王晓磊:是的。唐诗里有很多诗是后人打捞出来的,著名的比如《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在唐朝是不甚知名的。宋代有一个人叫郭茂倩,他编了一本书叫《乐府诗集》,里面收了《春江花月夜》。他也不是认为这首诗有多么了不起的艺术价值,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他就把它收进来了。收进来之后被后人发现了,觉得写得太好了,成了我们今天的孤篇横绝,有人把它叫孤篇压全唐,实际上它是被打捞上来的。
《登幽州台歌》,我们今天说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它也是明代杨慎打捞出来的。如果我们到宋代去,问一个宋朝人,你怎么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宋朝人只会说,你跟我说什么,哪来的这首诗。这个诗是陈子昂的好朋友写在陈子昂的一篇小传里面的,说子昂登了幽州台,写了好几首诗,然后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在别传里的诗。陈子昂登了幽州台,实际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台都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陈子昂登了这么一个地方,又唱又跳,吼了几句,明朝人杨慎说这几句真好,了不起的大作。杨慎是当时文坛的巨人,他认为好,这个东西自然就扩散了。就好像今天一个顶流博主,他推荐了一首诗,这个诗大家都开始传唱了。这个诗后来才被定了名字,《登幽州台歌》,是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这是不是陈子昂的诗,是不是陈子昂的作品,这是可以讨论的,是很有趣的。
南方周末:你刚才说《春江花月夜》被收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里面,郭茂倩功劳巨大,《乐府诗集》里面大量收集了鲜卑人的诗歌,当然是经过汉译的。他要没收集,之前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我们根本不知道鲜卑人唱了那么多的诗。
王晓磊:这就回到咱们之前说的,文化有很多人在破坏,在践踏,还有很多人在挽救,在打捞。历史上一直是这两个力量在角逐,在拼杀。我们今天能读到的这些文明的遗存都是得来不易的,都是粒粒皆辛苦。
4

“没有一个綦毋潜能逃脱王维的怀抱”

南方周末:你用“唐诗光明顶”来描述中国唐诗达到了一个绝顶的高度。两个问题,一个是登顶的除了李杜之外还有谁?第二个,怎么就到顶了呢,就往下坡走了吗?
王晓磊:登顶的最高处唐朝只有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站在最高处,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文学共同体所公认的。唐朝人一开始也没有琢磨明白,是到中唐,两个人去世之后接近一个世纪,唐朝人才真正琢磨明白最高处是这两个人。标志就是韩愈那两句话,“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标志就是元稹写的序,给杜甫写的一个认定,时人称之李杜,李杜在中国人心中扎了根。我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最高处是这两个人。你自己出于爱可以说我就觉得李商隐比李白好,没问题,爱他,你就可以认为他更好。但是文学共同体怎么认为?文学史怎么认为?最高处就是这两个人。
还有刚才你说怎么就掉头向下了,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永远有波峰和波谷,任何文学形式都是会被迭代的。比如说四言诗到《诗经》就是高峰。什么时候还有人能写呢,汉魏,曹操,四言诗的最后一次绽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四言诗最后的辉煌。后面李白、杜甫写四言诗也写不到那个水平,万物都有兴衰。同样的,古典诗歌在唐朝就是高峰,之后宋代人求变化,然后不由自主地走向衰落。我觉得这是规律,因为人类总会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学形态。比如说小说,明清的小说超越唐代的小说。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写不出唐朝那么好的古典诗歌。答案是这样的,你看一个文学形式有没有生命力可以看一个标准,它是帮助你表达,还是阻碍你表达。【快节奏的社会里,当代是要你快速表达,微博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对唐朝人来讲,这种诗歌形式是帮助他们表达的,诗的这种模式能够让他们表达得更好。比如我们要分别了,我给你写首诗,你升官了,我给你写首诗,你考试没考上,我给你写首诗。帮助我们表达,所以大家都爱写。但如果今天你还用那个东西,比如咱俩采访,你规定只能说五言诗,它阻碍我们表达,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比如鲍勃·迪伦,你咋写到诗里面。到阻碍我们表达的时候,怎么可能出现高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今天用小说来表达,容量就大了。
南方周末:你在这些书的写作过程中,是怎么发现一个一个诗人的?怎么找到跟你的关联?诗人是大家的,你如何接近他们?
王晓磊: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是情感共通的。比如说诗人綦毋潜和王维一块考试,他没考上,你可以想象他心里的状态。同学王维考上了,我没考上,你可以想象他的失落,失落之余羞愧,我不如当个隐士,当个隐士还有一份清明,我非出来考,考了又考不上。然后可以看看王维安慰綦毋潜的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你看王维怎么安慰的,同时代的人怎么安慰他,就可以想见当时大家的心态。王维说,别沮丧,圣明的时代是不用做隐士的,所以叫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了不起的人都要出来证明自己,都要出来考试,都要出来创业。你看他安抚什么,就能想象痛点是什么。“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就让这些清高之士,不会再像那些古人一样采薇,不出来了。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样去了解诗人,就比只仰视他们好,只仰视他们,看到的都是假的。西川老师在唐诗的读法里面讲我们怎么看待诗人,我们是把他供起来,仰视他,还是真的把他作为一个平常人一样去对待,去感受。
南方周末:文章里面讲王维你用到一个词,叫暖树?
王晓磊:我说王维是个温暖的树洞。你考不上,王维就来了,你有点不开心的事,王维迅速出现在你身边,温暖地拥抱你,没有一个綦毋潜能逃脱王维的拥抱,太暖了。祖咏官当得不好,困顿,王维安慰他,你看王维多会安慰人,“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这个潇洒啊,这个快意啊,不愁不怨,如同一阵清风。被安慰的人都觉得特别愉快,原来我只是不想干了,我走,我离职,原来我如此潇洒。所以我在书里说,王维叫盛唐情绪价值之王,专给朋友情绪价值,特别暖。

王维诗画皆精,图为他的《江干雪意图》(局部),他曾创作多幅类似题材的画作,但在王晓磊眼中,王维的性格像个“温暖的树洞”。(资料图)


南方周末:的确,送别诗里面王维的诗歌是最能体贴入微的。李白的诗即使说的你,实际上说的全是我。
王晓磊:是吧,这是你的感受,特有意思。
南方周末:代入诗人,不是把诗人作为一个远方的人。刚才说到虽然登顶的只有李杜,接近这个顶峰的,以你的标准、个人的偏好,有哪几个?
王晓磊:接近顶峰的,王维、李商隐,我觉得是李杜之下的两位成就最大的,然后是白居易。当然一切的排名都是很讨打的,这是我自己的看法。

语感其实就是在脑海里残留的印象

 “语感其实就是知识的复现,就是读得多了,看得多了,在脑海里残留的印象。”她解释。

英语名师是怎么工作的?  

  近日,在2024年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观摩示范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活动中,武汉市第一中学徐莎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

11月13日,九派新闻记者见到了徐莎老师。她声音甜美柔和,被学生称为“莎莎姐姐”。从教近20年,她坚持教学生原汁原味的英语,用趣味方式带孩子拓宽眼界,提高学习热情。她不占用学生英语课以外的时间,布置作业也少,更在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想法。WechatIMG2022.jpg

  徐莎在课程演示中。图/受访者提供

  在徐莎看来,英语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

  “很多孩子可以考高分,但是他说不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如果减掉了课堂上让学生去表达去思考的活动,那孩子的表达会非常弱。

  此次参加比赛,徐莎选择的是一节听说课,主题是世界饥饿问题。她认为,英语听说课是让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输出。比如,她设计了一个报告环节,让学生讲述如何减缓世界饥饿问题。

  “希望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也希望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饥饿问题的紧迫性。”她说。

  正因为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平时,她不会“怼”着学生背单词和课文,也不会占用学生英语课以外的时间,而是选择把课外阅读作业都放在寒暑假。“我是布置作业最少的老师了。”她笑称。

  她会让学生用趣味配音软件自己录英文配音,给学生读《经济学人》或者英文新闻,带学生看各国总统的就职演讲。《黑神话:悟空》火的时候,还带学生阅读国外对这款游戏的报道。

  她不断通过情景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不喜欢死板沉闷的课堂,我想对课本内容做一些生活知识的补充,把有意义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又不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在学习”。

  教学多年,徐莎认为学好英语没有技术上的难度,因为学英语是一件精确明晰的事。哪怕是学生们之间流传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语感”,在她眼里都是有依据的。

  “语感其实就是知识的复现,就是读得多了,看得多了,在脑海里残留的印象。”她解释。

  刚任教时,徐莎认为老师就应该严肃、权威,于是,在她二十多岁的年纪,她打扮得很老成,每天板着脸。久而久之,她发现,这样的形象会增加和学生的距离感,自己也难受。后来,她主动亲近学生,于是也收获了学生的反馈。她说,以前的教室很安静,现在学生活泼多了。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给她分享巧克力,让她感到很幸福。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徐莎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勤奋的孩子,她会教单词联想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对聪明的孩子,她会去找他们的知识盲区,吸引他跟着老师的步调去学习。

  徐莎不仅参与教学,也参与命题。她发现,现在学生整体的英语素养都提高了很多,以前120分算高分,现在140分的都有。

  她认为,在英语考试中,对听说读写的考察是不会变的。未来考试的改革会体现在题型设置和难度设置上,也许会增加听力和口语的比例,听力材料需要学生“在脑子里拐几个弯”;阅读可能会增加难度,需要学生去理解问题,也会增加更多的推断题,体现出试卷的区分度。

  对网上流传的关于“高考将降低英语分数,或取消英语科目”的说法,徐莎一笑置之。她认为,对于进入大学的孩子来说,英语一定会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不论是用于查阅文献、写论文,或是读研深造,英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