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些酿造的流传的

“山歌没有创作,特别自由 没有曲子 就一代一代唱下来的’’ 万事皆有因果。这周忽然想‘人工-智能’,一查Art就是人为,人工-智能,诗歌就是最高的Art,麦迪打球像诗一样,小说写的像诗一样,诗就是最高评价。 Art就是人工寻找智能,天外飞仙,青仙,fairyoung。 三江源大数据,我直接制作的。真正的高手,碰到好的项目都是兴奋而不是忐忑,不管干没干过,随着心里自然的想法都是对的。 你现在想去“采风”,写诗经都没问题,到处都有,人事物都可以。我在学校找书上诗的编了一本【青仙版诗经:世界的花】,花了几年的,从青岛到北京,108篇都凑不齐。南京翻了下诗经,发现该写的都写完了,你所有的忧愁古人也有,他们都唱了,那就是民风,收在诗经。 启功说唐以前诗是用生命长出来的。只是一个各个时期诗歌创作方式特征,其实好诗都是生长出来的。只是获取方式是自己酿造的还是采集的,诗三百就采的风。现在也在无时无刻在采风,最切亲的就是“网络流行词”,那就是当下的风。当下能流传下去的就是以后的诗经。格萨尔王是藏民的红太阳,毛主席就是人民的红太阳,人民的“格萨尔王”。

白热化

库里本人谈到最后三分四连中:“那时候你的大脑一片空白,你不用担心背景或者比赛情节,那就是一个投篮,谢天谢地,第一球进了,然后一切都稳定下来了,之后节奏、流畅和自信随之而来。”

AIGC作品里程碑

探索者:微软小冰:https://business.xiaoice.com/Home/More 标识系统 #2024年5 月 9 日消息,短视频平台 TikTok 正加强识别和标注人工智能 (AI) 生成内容的举措。继既有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并标记使用 TikTok 自家 AI 工具创作的内容后,TikTok 还将识别其他平台生成的 AI 内容,并对其进行标注。 Adobe合作跟进。 8月openAI公开AI内容生成水印。 1、AI诗歌 2017:微软小冰出版第一本诗集。 2022:华为乐府,清华九歌,微软小冰AI写诗模型。 2、AI绘画 #2019:微软小冰2019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举办了其首个画展,名为《或然世界》。这次展览于2019年7月1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并持续到8月12日。 #2022:首幅AI绘制画作《Portrait of Edmond Belamy》在2022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的高价成交,超过了同场拍卖的毕加索真迹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将金奖颁发给了《太空歌剧院》,由39岁游戏设计师Jason Allen使用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完成。 3、AI小说 Suonet:目前最强。【已发表于番茄小说】 4、AI电影 可灵AI:文生视频,图生视频。 20147月13日,快手短剧全网直播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境】 Sora:未公开。 5、AI音乐 Suno:文生音乐/作曲,声音生音乐/作曲。 QQ音乐,网易云音乐发布Suno AI歌曲主题。 《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 腾讯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举办的AI音乐合奏会《零·壹丨中国色》是一场结合中国传统音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演出。以下是关于这场音乐会的详细介绍: 主要特点:音乐会以中国传统色为主题,通过AI作曲系统发散不同的音乐情绪,结合古代诗句、多元音色、当代音调等,共同成就一出国色乐宴1。 举办时间和地点:2024年4月13日、14日,1862时尚艺术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QQ音乐AI演唱,AI生成音乐,AI音乐技术服务,AI音乐发行,全民K歌一体化。 抖音豆包音乐生成,秒级。 昆仑万维发布AI音乐app Suno分地区发榜 AI音乐比赛

人口红利到底什么意思?

这二十年我们一直在听一个词,人口红利,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人口红利到底什么意思? 我的看法是,也不一定对,人口红利特指游牧模式的人口红利。就是一片草地,我不割你就割,大家争着割。 互联网的大发展怎么来的?两个要素。 第一,互联网这个技术从美国来,风险投资制度从美国来。这是前提。 同时有第二,中国做好了大基建,接通了电,接通了互联网,接通了无线基站,无所不在。 然后有一个工业基础,有一个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收入,所以人买得起电脑和手机,交得起网费,这也是前提。 就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地基上,一旦有个应用冒出来,就可以立刻把14亿人转化成用户,这个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这个时间窗口一定会有这么多用户,谁先做,相对做的好,就能收获这些用户,一旦用户全部被转化,这个人口红利就结束了。 所以这么看的话,谁在做农耕?就是做大基建的国企,政府部门,他们在创造人口红利。 谁在做游牧?就是争先恐后抢夺人口红利的互联网公司。生死时速的挣快钱,美其名曰模式创新。 原文:农耕模式才最安全

语言仪

头回见有人描述这个意念场景: 最后,她给出一个例子,认为未来属于“空间智能”世界,人类可以坐在那里,带上一顶有传感器的EEG帽子,不用张嘴说话,仅靠意念远程告诉机器人:做一顿日式大餐吧。机器人收到意念后,解密意念,即可搞出全套大餐。 记得之前网上说美国军方96年就实现了,意念打字,英文字母。 关于意念,我有个名字就叫“语言仪”,大三给庞老师讲的,这样“心动就输出,想你就知道”,以西方的方式实现心灵感应,同时也能替我们写材料做汇报。 我们也可以认为“具身智能”是“语言仪”。哇塞,怎么才回味过来。 钛媒体App 7月11日消息,AI科学家李飞飞带领的团队日前发布了具身智能最新成果:大模型接入机器人,把复杂指令转化成具体行动规划,人类可以很随意地用自然语言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机器人也无需额外数据和训练。李飞飞团队将该系统命名为VoxPoser,相比传统方法需要进行额外的预训练,这个方法用大模型指导机器人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所以直接解决了机器人训练数据稀缺的问题。(科创板日报) 这不要实现了嘛。 如何实现从“看到”到“做到” 所谓“空间智能”,是指人们或机器在三维空间中的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让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实际上,空间智能让人有能力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思考,使人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影像,也能重现、转变或修饰影像,从而能够在空间中从容地游走,随心所欲地操弄物件的位置,以产生或解读图形的讯息。 从广义上看,空间智能不仅包括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还包括视觉辨别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对于机器而言,空间智能则是指其在三维空间中的视觉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精准做出预测,并基于这些预测采取行动。这种能力使得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在复杂的三维世界中导航、操作和决策,从而超越传统二维视觉的局限。 今年4月举行的TED演讲上,李飞飞坦言,视觉能力引发了寒武纪大爆发,神经系统的进化带来了智能。“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能看会说的 AI,我们想要的是能做的 AI。” 在李飞飞看来,空间智能是“解决 AI 技术难题的关键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