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裝出來的牛逼,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国民心态
最近,几张来自APEC会议上的图片,成了近年来最振奋人心的东西。一些憋久了的国人终于爽了。他们觉得安培是“不远千里来丢人”,而自己占了大便宜。 前晚和朋友小酌,我问他对这事怎么看。他把手里的啤酒一口闷干,说:“今天中国人的心态和甲午战争前的国民真像,都是憋急了想爽。” 我表示强烈反对:今天怎么能和当时比呢——今天我们不过是对着几张相片爽而已,而甲午战前的我们牛逼多了,几乎把“活捉苍老师、暴打小日本”的最高目标都实现了。
中将:日本侵华野心千年不变 人小鬼大妄图蛇吞象
警惕日本复活军国主义是杞人忧天吗?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王洪光 妳不知吧,中國竟然有社會主義學院,就在民大於舞蹈學院之間的您大西路西邊。竟然出產這麼特色的奇葩! 國家還有王將軍,對日本的認識很清醒,敬禮! 還有姜文講日本也很切要,看似知裡實則毫無人性,《鬼子來了》竟然被禁,不直黨國怕啥,怕本國人民,那一頂是干了見不得國民之事。 這篇文章應於講國人心態於甲午戰爭前很相似一起看看。
韩国总统朴槿惠:中国哲学史是我人生的导师
温馨的回忆像穿窗弥漫的水雾,开始浸润她干涩的心灵。而当她真正翻开书的时候,她分明感受到一种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冯友兰以贯通中西、纵横古今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说,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专就人本身来说,最高成就应该是什么呢?中国主流哲学家的答案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说的是人的社会功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