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当中文遇见英文
在星期六的晚上,在风雨之夜,能够有这么多人来听我讲,我想,今晚最大的吸引不是我,是我们的中文——我们的中文面对英文的现象以及问题。我今天就是来跟大家漫谈,漫谈我们自己的母语,世界上最大的母语,面对英文的来势,是怎样一个情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在我的演讲当中,我会讲中文中的英文是怎么来的,她有几岁了,她将来怎么普及,跟我们中文比起来,英语有什么特点。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口语,希望大家喜欢。
用脑波打字,有人做到了
啊呜呜,我05年给老庞说的心动就输出啊,就不用傻不拉几的还得想完了再打出来,我当时查得96年美国鬼子就研究出来,显示字母了 之前上海 ifanr·NExT 活动上,我引用了朋友的一个观点:交互越节省精力就越好。从这个观点出发, 能够根据大脑的信号,直接表示人的意图的脑波控制,或许是未来的方向。 尽管依靠现在的科技,很难直接解释人大脑中的信号。但是,依然有人前赴后继地去尝试。 Wadsworth Center 的脑损伤研究者 Jonathan Wolpaw 最近正在开发计算机-大脑用户界面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瘫痪的人,通过电脑屏幕有与亲朋好友沟通。The Verge 的 Arielle Duhaime Ross 最近参与了试用。 让 Ross 惊讶的是,Wolpaw 的计算机-大脑界面系统非常简单。第一步,戴上类似泳帽一样的脑波信号收集器;第二步,让她在一堆字母中,集中注意力于其中一个,于是一个字母就会显示在屏幕上。
【CEO说】傅盛:对抗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彻底清空
“你没有生产线凭什么有一流的产品?”这是曾经在央视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豪赌一亿时,提出的问题。 雷军回答说,正因为我没有生产线,所以我可以用全世界最好的生产线。 工业时代,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但以生产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思维却仍然残存在传统企业的脑海,在用户逐渐变成核心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究竟如何思变,如何做好自己的产品?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在“Uers Friendly 2014”主题大会上的分享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文章为钛媒体编辑根据演讲内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