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三次大的写作者权力转移

丨过去十年里,我经历过三次大的写作者权力转移,每一次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动。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博客的兴起;第二次,是从博客到微博;第三次,是微博到微信。这三次转移都是由互联网带来的,而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你会注意到,每次互联网平台的权力转移,都同时伴随着另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转移,那就是传统媒体、传统出版物的权力向互联网的转移。 我记得,我进入中国青年报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刚刚结束了一个黄金年代,当时,一篇报道可以风行全国,推红一个记者,我是一个县城高中青年的时候,就知道中青报某位记者的名字了。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都有过这样的好日子。但博客兴起之后,第一批新权力拥有者出现,王小峰等人都是佼佼者,韩寒真正的人气爆炸就是在博客上实现的。那个时候,传统名记们,要么没有开博客,要么没有出名,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没有。 没人料到,微博出现后,当年的知名博主们大部分销声匿迹了,这是第二次权力转移,新出现的风头人物,是一些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的人,而且他们此前看起来也很难作为写作者出人头地。举一个例子,作业本,一个普通的青年,过着普通的日子,突然就在微博上火了。当时作业本到底有多么火,大家应该还记得吧,他的一条微博可以造成事件,直接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声明甚至认错。 第三次比较近,各位都是参与者,那就是微信的出现。微信公众号上,过去的情形再一次上演,在微信公众号年代,多少人还会记起作业本来呢?但有人替代了它的角色,比如“视觉志”这个微信公号,山东一个公务员开办,后来辞职专心经营,数百万关注者,风行一时。我们不讨论它的优劣和版权问题,单讨论它的权力和影响力,那是非常大的。 这中间有个什么现象?一个新内容平台成立的标志,是它使一群此前默默无闻的人忽然获得广泛影响力。你会发现,每次平台更迭,都伴随着一批名人的消失和一群无名者的成名。为什么呢? 靠内容成名,这件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很简单,勤奋、爱钻研、了解人性。偶然性指的则是运气,或者说“时机”。一个能力优秀的人,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报道,为什么成不了微博红人?为什么没有办出很牛的微信公众号?很多时候真的很随机,一个平台刚建立,有些人嗅觉敏锐,扑过来苦心经营,然后搭载这个平台迅速上升的风口,成为大人物。很多草根大号都是这样成功的。等到权力结构基本确定,再想成功,就得有特别强的能力,一般人已经很难做到。 这个过程,我觉得很像朝代更替。旧王朝里,普通人无法做大官了,一群无望的人早早加入了义军,变成了开国大将。然后这个轮回再来一次。但黄继新讲了一个更好的比方,我觉得这个比方体现了我们俩的差距,他说,这事儿就像开新服。游戏里,旧服务器开荒期间,大家公平竞争,努力和能干的人成为高玩,其他人出头无望,觉得无聊,准备不玩了,这时候官方开了新的服务器,普通玩家们涌入,于是一番厮杀,过去的平民有机会成了新的高玩。 一个新的平台,是否能成为新的权力格局制造者?我觉得,要看它是不是彻底改变了现有平台的权力路径。微信对微博是一次颠覆,而目力所及,当前所有的新内容平台,都或多或少是微信公众号的模仿或平移,邀请一群已经成名的旧平台大玩家来这里吸引人气,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大V过来还是大V,这个平台就没有价值。 只有当旧有的路径无法依赖,人们必须平等地研究新的玩法时,新平台才可能出现。 读读日报是不是一个新王朝,或者一个新服务器?我不敢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它的确提供了完全平等的新规则。这个规则在我看来很核心,那就是“推荐”,几乎每个人都有能力做推荐,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来这里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我注意到,已经有一些“素人”玩家在这里崭露头角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爱因斯坦:直到最后我才明白 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竟是“爱”

1980年代末,著名的天才爱因斯坦的女儿Lieserl出于对父亲的命令而不是为了出版,将爱因斯坦写的1400封信捐给了希伯来大学。一直到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开其中的内容。这一封就是他写给女儿Lieserl的信: 看到这篇文章就想起自己的写的:假如每一个人都是恋人 物理学已经证实了色即是空,佛法说一切惟心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造不出来的。科学和艺术作为美的表现,如同人的左右脑,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未名湖是个海洋,北大民谣30年

上周六在外院看见中国大学生杂志,有篇文章《北大民谣30年》,才知道北大民谣的历史风格。北大是自由的,歌是唱给自己,而清华是给女生,给别人,歌是手段不是目的。就像一个找姑娘是为了写诗,一个写诗是为了找姑娘。顾随说,说诗愈详,去诗愈远。大家听下北大民谣吧:呵呵,徐小平的太逗了哈。 刚百度许多北大民谣的,当清华民谣流行全国的时候,北大民谣在做什么就不多说了,看看许秋汉这段话就够了,这是中国哲学式的自我完成。 北大的求学经历让我更不容易成为成功人士。因为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我可能有三年的时间都是过退休的生活,就是去游山玩水,没有走到成功人士的道路上。我认为你可以选择通过事业去塑造人生的道路,其实可以看到我们还有一种通过修养自己塑造成功的道路,就像修身齐家治天下。我们传统文化给我们各种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做成成功的事业才有成功人士的价值理念,给了我更多的选择。如果从事业评价来讲,耽误了我几年成功。多年之后我蓦然回首,这一生怎样渡过的时候,北大给了我一个无怨无悔非常珍惜的机会和选择,是一种见识,值。

摩尔定律与人工智能,人的非生物化

人类的感知是线性的,但技术的发展是指数型的。我们的大脑固守着线性的期望,因为这是它过去累积的经验。然而今天的技术进展日新月异,过去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而今天也永远赶不上未来的步伐。于是,我们突然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世界里。摩尔定律之谜:三十年后我吗讲何去何从这就是西方科技的外向性的毁灭性!

东哥十二年互联网从业思考演讲

东哥跟乌龙山缴费记里面的共产党队长长得太像了哈。 讲话很实在。我的以认识感受分类内容,就是R_E式就是快速满足你的认识感受需求。还是我们老刘家的说实话哈!这话说的跟汪精卫说宝钗,织了一张网,让所有人都觉得她才是少奶奶,唯独不理宝玉,张网一捕之,简直是娼妇行为。大概是这话哈!

中日三次海上大决战

日本人现在为什么老不承认,因为抗战胜利苏联出兵东北,美国太平洋战争,原子弹,日本人可能认为败于美国~ 公元663年白江口海战

或曰吃茶去,麻将人

                          茶,南方之嘉木也。 龙井者,绿茶也,杀青,未发酵,其性寒,不适中。 铁观音,青茶也,半发酵,其性温,适中。 红茶,全发酵也,以出洋,其性温,适寒体也。 黑普洱,黑茶也,全外发酵,其性温,适寒体也。 白茶,即白水也。 茶者,查也,以助化尔。 ——catkin 5.16 10:25

来来听青仙给你讲讲,文理工诗词美哲中医石油科学文学都行

哈哈,这个能听懂啊,就是蓝的这个是撒东东。还是还原法嘛! 这个英语还原法我在大港还专门写过教案,一天在it公司搞石油搞的没事干,一直想找个家教玩玩,谁不会来问我啊,今年我外甥问的乘法简便算法我还会啊,好歹咱念书时英语是男生第一啊,六级考场看见个女娃还翻版了再别康桥呢,高中还自己发现了动能定理呢,其实念书很简单,用心念,别用笔记念读书念别听课念,念书三灭,第一灭老师,老师不过是看着教案讲课的,中国老师八成八都是,第二灭书,要抛开书本的专业的限制到自然,生活,情感中去念,第三就是青仙无语言,到达这个境界,看啥都一样的,功夫在诗外,一切皆诗,诗即一切~do u understand^_^额可是考中国美学的智能控制诗人

青仙口述:红楼梦魇与西厢情缘

记得我05年想到,造一心灵语言仪,心动就输出。并且可以建一个心念物联网,从技术层面,助力实现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不良念头,实时预报警考核,这就可以随时实现王阳明两支三部曲,法无外求,定能生慧 王阳明的根本心法 ,而不用静坐了。没办法,这是世界潮流,天下大势兮以西方科技外道证东土本身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