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三次大的写作者权力转移

过去十年里,我经历过三次大的写作者权力转移,每一次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动。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博客的兴起;第二次,是从博客到微博;第三次,是微博到微信。这三次转移都是由互联网带来的,而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你会注意到,每次互联网平台的权力转移,都同时伴随着另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转移,那就是传统媒体、传统出版物的权力向互联网的转移。

我记得,我进入中国青年报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刚刚结束了一个黄金年代,当时,一篇报道可以风行全国,推红一个记者,我是一个县城高中青年的时候,就知道中青报某位记者的名字了。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都有过这样的好日子。但博客兴起之后,第一批新权力拥有者出现,王小峰等人都是佼佼者,韩寒真正的人气爆炸就是在博客上实现的。那个时候,传统名记们,要么没有开博客,要么没有出名,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没有。

没人料到,微博出现后,当年的知名博主们大部分销声匿迹了,这是第二次权力转移,新出现的风头人物,是一些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的人,而且他们此前看起来也很难作为写作者出人头地。举一个例子,作业本,一个普通的青年,过着普通的日子,突然就在微博上火了。当时作业本到底有多么火,大家应该还记得吧,他的一条微博可以造成事件,直接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声明甚至认错。

第三次比较近,各位都是参与者,那就是微信的出现。微信公众号上,过去的情形再一次上演,在微信公众号年代,多少人还会记起作业本来呢?但有人替代了它的角色,比如“视觉志”这个微信公号,山东一个公务员开办,后来辞职专心经营,数百万关注者,风行一时。我们不讨论它的优劣和版权问题,单讨论它的权力和影响力,那是非常大的。

这中间有个什么现象?一个新内容平台成立的标志,是它使一群此前默默无闻的人忽然获得广泛影响力。你会发现,每次平台更迭,都伴随着一批名人的消失和一群无名者的成名。为什么呢?

靠内容成名,这件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很简单,勤奋、爱钻研、了解人性。偶然性指的则是运气,或者说“时机”。一个能力优秀的人,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报道,为什么成不了微博红人?为什么没有办出很牛的微信公众号?很多时候真的很随机,一个平台刚建立,有些人嗅觉敏锐,扑过来苦心经营,然后搭载这个平台迅速上升的风口,成为大人物。很多草根大号都是这样成功的。等到权力结构基本确定,再想成功,就得有特别强的能力,一般人已经很难做到。

这个过程,我觉得很像朝代更替。旧王朝里,普通人无法做大官了,一群无望的人早早加入了义军,变成了开国大将。然后这个轮回再来一次。但黄继新讲了一个更好的比方,我觉得这个比方体现了我们俩的差距,他说,这事儿就像开新服。游戏里,旧服务器开荒期间,大家公平竞争,努力和能干的人成为高玩,其他人出头无望,觉得无聊,准备不玩了,这时候官方开了新的服务器,普通玩家们涌入,于是一番厮杀,过去的平民有机会成了新的高玩。

一个新的平台,是否能成为新的权力格局制造者?我觉得,要看它是不是彻底改变了现有平台的权力路径。微信对微博是一次颠覆,而目力所及,当前所有的新内容平台,都或多或少是微信公众号的模仿或平移,邀请一群已经成名的旧平台大玩家来这里吸引人气,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大V过来还是大V,这个平台就没有价值。

只有当旧有的路径无法依赖,人们必须平等地研究新的玩法时,新平台才可能出现。

读读日报是不是一个新王朝,或者一个新服务器?我不敢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它的确提供了完全平等的新规则。这个规则在我看来很核心,那就是“推荐”,几乎每个人都有能力做推荐,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来这里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我注意到,已经有一些“素人”玩家在这里崭露头角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