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人真学会欣赏时,他就会表达,至于艺术不过是表达的一种形式罢了。
现在教育部让全国人民讨论高考文理分科,这似乎很民主,还政于民,也似乎在逃避责任,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而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我作为一个弃文从工的人,来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首先大家在谈这个的时候,都在强调一个问题:高考!也在强调另一个问题:人文素养! 有的人觉得当今社会文理分科造成了人文素养缺乏。 但是缺乏也是一种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如同一句老话:态度决定一切! 在马克思资本论统治社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及中国人生存才是首要的传统思想的观念下,以及金钱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经济基础被过高地追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劳动作为人的现实需要而非谋生的手段。 但是马克思讲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世界的!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西方研究了几千年的古老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说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苏格拉底说美是合目的。中国人认为美是天人合一。 我认为美是欣赏与创造,满足与释放的自由圆满的静境。 宗白华先生说:同动谓之静!在我看来得是:同情同动乃静也!社会的进步即是人同情而欣赏他人所造之境,自然而动,出而创造自己之境,而成一家!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家,这个对象不仅仅是爱人,更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与我们所热爱的对象,同情同动,合而为一即乃一家也! 跑偏了都!没有! 我并不觉得高中数理化难度很大,这是相对于国外来说的,至于钱钟书胡适的例子,十几亿中国人出那么几个再正常不过了,不能拿他们来说事情,这样来说郭沫若跟鲁迅还是弃医从文的,成就比他们大多了,毛主席陈毅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文学创作社的,照孔祥东说就是文史馆研究员,不参加革命或许就是作家了。 据我经历,大多被高考拉下马的是大部分是英语,这与中国文化有关,前面说了西方人认为美是客观性质,而中国人一直认为美是主客观合一的关系,是意境。西方追求客体的精美,而中国人追求客体所能激发的主体的契合状态。易中天在【破门而入——谈美学】说中国人是通过生产关系去占有生产力,而外国人是通过生产力去占有生产关系。同理冯小刚导演说中国人看电影更卖导演面子,看是谁导的;而外国人看是哪个明星演的!一个注重前台,一个注重后台。 中国的考试,只要记忆力好,考个7,80分,没有一点问题,尤其是文科,基本是照本宣科。 其实关于人文素养,这与是否文理分科无关,而是人的天性及成长环境,时代背景有关。 当一人真学会欣赏的时,他就会表达,至于艺术不过是表达的一种形式罢了。爱默生在【论美】里已说了。 如同席勒所讲的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易中天有一段话讲的很精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你思想了一定会表达,表达不出来,那只能是说明你根本没有思想。 在文理分科时,大多数人已将成年,也已上学多年了,只有少数人两者兼通的人才有郭敬明说的”左右手之痛”,大部分恨不得早点成为废了不中用或者不喜欢的另外一只手。 现在讨论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并不是文理分科造成的,上面已经说过,而且分科并不影响人文素养。 至于写作表达技能,上面也已经说了,同情同动! 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情呢,至少需要十年,三十而立,意思是知礼也!所以尽早的发现美才是王道! (2009-02-25 13:54:48)
西行漫记看早期的共产党
今天看了《西行漫记》毛主席自述与长征部分。 记得之前看过篇文章杨奎松:中国革命是不是一次“偶然”的胜利 之前采访印象最深的是记叙周总理,有佛大无畏的救国救民的无我的大勇。 还有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都是少爷而革命,还有贺龙是全国哥老会少龙头哈哈。
任正非: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是不会变化。这不是中国特色,这是人类特色。
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商业思想家,很好】
每一个人的刺马
这是张彻拍的《刺马》,狄龙,蒋大为,陈观泰,井莉主演。 “太真实了,全是真材实料的武功对打没有一点特效,演员神态也很到位,太好看了,回味无穷,你们看了就知道了,不看准后悔!” “因为一个女人全他妈挂了 最后就那个女人活着 自己爽到了 还活到了最后 自古以来就是红颜祸水 现在这社会根本没有爱情这玩意”,呵呵。 现在是信息时代,而且不可避免的将进入智能时代,在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人者,血肉有情之品。看惯了特技动作片,回头可能这种朴实无华,俊美无匹,亦正亦邪的美少年狄龙与姜大卫,真是别有感觉。许多事情不看到,是不能感觉到那种气氛意境,就像不看《游园惊梦》不知民国华美富贵之家的惆怅,不看《十三太保》不知李唐胡风。许多人批二嫂,批老大,其实人谁不为己呢?在批别人就是为己,“谁又能我们真心相爱呢”,“挡住我路的都要把他们踢开”,谁又能将心比心,切身之痛呢?有时你的切身之痛,别人不过一句轻描淡写。真如蒋勋讲曹雪芹写红楼梦都是让人物顺其自然而不加自己的主观,影片也是一样分析每个人物,要以每个人物来分析,而不是你的人物。当然写玄幻一定要有强烈的代入感。 老大的器宇轩昂,野心勃勃,文武双全,俊美颜值都是真男儿。老二的豪放冲动也是率性人生。老三的洒脱灵动,心机深沉,敢作敢为。米兰的追求理想,敢爱敢当,又何尝不对呢?就像熊十力骂徐复观读书只挑毛病,缺点才是长处啊。 驴头按不住马嘴,米兰本来就是跟马新贻一样的元气淋漓,野心蓬勃的人,贞淫美刺陈情流漏都是真实人生,又何怪呢。许多时候说是为别人,其实都是为自己。
爱,不一定要发生关系
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在罗马统治下的以色列地方发生了一段故事: 某日在翻新谷仓的时候有人发现墙角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众人用烟熏入其内希望逼使里面的老鼠出来。 待了一会只见老鼠排成一列,一二三四五六七地逃窜出来。 众人正估计大概已经逃得清光可以上前打扫之际,却见有两只老鼠仍在洞口处推挤逼碰,然后再几经辛苦,双双走出来。
真正能感染人的不是她们的学问,知识,地位,金钱,而是与之相合的容貌,气质,风采。
生活,岁月的艰难更凸显了她们的精神,气质,人彩。真正能感染人的不是她们的学问,知识,地位,金钱,而是与之相合的容貌,气质,风采。她们是真正的大小姐,中国最后的贵族! 佛的慈悲相好,道的风神鹤韵,儒的忠诚恭敬。文化的了是文人,化不了的是文化人。 名利可以爆发,心相却需要切切实实的修养。这是自己的精神身体力行的结果,身心合一心念一致的修养体现,而非只是写诗的人而非诗人,而非语言名义上打转而不能实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