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復性書院講錄·讀書法》
2011-09-06 17:37:36 前示學規,乃示學者求端致力之方。趣向既定,可議讀書。知人行遠,必假舟車,舟車之行,須由軌道,待人駕駛,駕駛之人,既須識途,亦要嫻熟,不致迷路,不致顛覆,方可到達。故讀書之法,須有訓練,存乎其人。
2011-09-06 17:37:36 前示學規,乃示學者求端致力之方。趣向既定,可議讀書。知人行遠,必假舟車,舟車之行,須由軌道,待人駕駛,駕駛之人,既須識途,亦要嫻熟,不致迷路,不致顛覆,方可到達。故讀書之法,須有訓練,存乎其人。
一个人要正确地成长,就要在年少时开始接触美的各种形式,形成自己的想法;不久,他就会觉察到一种美的形式与另一种美是相类似的,继而,每一种形式的美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无语言的一种说法,人者血肉有情之品,美,艺术也一样。 2014/01/02 9:20 人生若只如初见,挽起袖子擀下面,你咥一碗额咥一碗,悄悄睡觉bao言传nianchuan
莫言那小子,莫言在小说里经常以自嘲地口吻这么称呼自己,所以我也学会了这么称呼他。莫言那小子曾经说过,你喜欢某个作家那是因为你和他(她)本来就是同质的人。当莫言第一次读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读了一页便激动的站起来,像只野兽一样在房子里转来转去。”他说,我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了。 打开高伟的随笔集新著《每一次破碎都是盛开》,读了几篇,我便在心中对自己说,瞧,我知道她要说什么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跟基因对抗。 在书中高伟借用王小波的话说:“自从创世之初,世上就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我们这种人,还有一种不是我们这种人。”在我看来,所谓“我们这种人”就是跟基因对抗的人,用王小波的话说,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熵减的过程,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就如同中了负彩一样,所以他们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不是我们的这种人”在生活里倒挺多,占绝大多数,他们凭着本能生活,“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了还要谈谈爱情”。他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样一套规则,励志,成功,出人头地。是啊,他们试图让我们相信,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嘛,规行矩步,了无生趣。
2012-05-02 10:42:33 (这本来是应《竞报》之约,给他们的历史版写的一个专栏随笔系列,这是第一篇,以后博客将和报纸同步更新,大概一周一篇。博客的内容会稍微多于报纸一些) 他生长在“百年望族”的谢氏门第,由于其祖父谢玄的功业,少年便承袭了康乐公爵,真可谓“年方二十已重封”,贵极一时。 这个素重文学的第一等世家,不仅给了他煊赫的身份,也给了他文学艺术的丰厚土壤。书载谢灵运“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一时身名俱泰,可谓少年得志。魏晋时代,名士辈出,纷纷放浪形骸,啸聚山林。而真的有足够的资本与才情,笑傲王侯的却不多,谢灵运是其中之一。 他品评人物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他独占一斗,而后天下人共分一斗。今天或有人追究这等分法的公正,但在那个时代,这个评价本身就是名士风流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