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创建你的智能体

去年春,美国有AI平台复活了拿破仑等历史人物,创建了各种“数字克隆人”提供交流体验,这应该算是最早的“大模型智能体”。

微软小冰已经在试验用户创建克隆人,利用自己创建的克隆人进行各种社交和商业活动。

国内互联网,百度智能体今年推出较早,但是不是面向用户的,而是开发者,你创建一个智能体,只是个只能自己看的Demo。

后来豆包,QQ等开始普及智能体。现在开始创建你的智能体,虽然同一个模型,不同的你,可以创建不同水平的不一样的智能体,比如我创建的“文译”,不管中外词语,都能从应用层面给出全面的回答,非常好用。

再看下元宝发现的“超能翻译官”:

现在,创建你的智能体。

目前头一批智能体大多是计算机工程运输人员建的,就像国内做大模型,调用一下国外大模型API。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还未普及,没有下场。做大模型还是要和以往一样,咨询人员和业内业务人员共同完成最好,当然好的咨询专家本身就熟识业务,一个人就够了,“文译”就是这样,“文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中英翻译,而是语言词语应用学习。

不知道“智能体”的发现方式什么?现在看互联网人在先,他们会“起名字”。

智能体现在在各家平台,是否可以像应用程序一样,可以跨平台,这样才有诞生“超级应用”的机会,打破平台的限制,或者平台赛跑最后留下来一两家。

现在正是业务人员入场的机会,是时候,下场了,建你的“智能体”!

目前智能体的应用,基于语言的最擅长,输入语言,输出语言,通过各种多模态,提供服务。

问题是,它是基于历史信息的,提供一些咨询与创作可以,要是做一些具体任务,就是工作层面的“苕萝卜”,比如编程,应对很快,但是丢前忘后,很费人,就是不能听话改正,实时学习,很像家长教小学生做题。

不能实时改正,即时交互体验不好,就是当前大模型应用的问题。问他怎么办:

在这方面,GPT40.mini更小,成本更低,功能更强,希望可以带来好的体验。

在模型能力已经很强的时候,如创作音乐,绘画,小说已经超过大部分专业人士,提高实时交互性能是亟需解决的一个方面。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