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冰箱的说挺新颖又合理
【2016年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大数据”在“智慧电厂”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6-08-16 16:23:4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非常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能邀请我们参加会议并且给我们一个分享的机会,他们独到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以及对创新技术、创新思维的追求一定会令本届会议与众不同,令大家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看到“大数据”三个字大家可能会相互对视,然后会心的一笑,看,又一个大忽悠来了。不过我们的团队有可能是这些大忽悠里面最靠谱的,我今天已经把板砖都准备好了,如果听完后大家觉得我们也是忽悠,请会后向我们的工作人员索取板砖,我一定站这里一动不动,大家随意任性! 在座的各位都是电力行业的专家,而电力是整个能源行业最大的一块,我们从事的是对这个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行业,因为能源一直在改变着世界。因为有了火,我们从树上到了地上;因为有了煤,才有了蒸汽机,才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发现了石油,才有了内燃机,有了满街跑的汽车;因为有了电,才有了现在的电脑,才有了信息化。所以在座的各位能源工作者,包括我在内,都是这些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我们的一小步,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我们正从事着地球上最伟大的事业。 有一个片子,柴静拍的,叫《穹顶之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里面讲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它里面的很多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在那个片子里出现了大量火电厂的话题,也就是说她认为火电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其实我们都知道,国家对火电厂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火电厂对环保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不可能不使用能源,我们物质生活的幸福程度不可能倒退,所以使用同样数量的能源,集中生产、集中减排的火电机组,特别是超低排放的火电机组,应该说对环保的贡献是最大的,也就是说电用的越多越环保。 我这里还有一个结论:电用的越多,我们对能源的消耗就越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心过一组数据:内燃机车,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汽油车,有多少能量最终转换成动能?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他的转化效率是20%。那如果用电动汽车,电能转化为能动的效率是90%。这里大家可能会有质疑:这个电能不也得靠然煤、天然气这些一次能源转化而来吗?那么这里还有一组数据:现在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转化效率基本上能达到45%或更高,这样一来即使再打个九折也在40%以上。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大力推行电能替代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原来我们想象的为了消纳更多的电。也就是说电用的越多,对能源的消耗越少,对环境的压力越小,我们的物质生活的幸福也就越长久、越持续。 所以,我们都有义务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传递到我们的周边,进而影响外部对我们的看法。我们不是在加剧环境的污染,恰恰相反,因为我们的努力,化石能源的消耗变少了,因为我们的努力,天也更蓝了,水也更绿了。所以我们应该为我们的职业感到自豪,在座的每一位的每一分努力都在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发达。 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最先开放的领域是零售业,在我们老家浙江,在我小时候,一旦不再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游商,后来又进步了,变成了坐商,就是自己开个店了。再后来做得好的就开成了连锁店,就像我们常见的国美苏宁,再后来,马云刘强东一来,大家都玩完了。 所以互联网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巨大的,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记录因为信息获取成本无限低,所以有了大数据,互联网就有了智慧。所以这是很可怕的,有句话叫做流氓会武术,神仙都挡不住。本来你俩是竞争关系,但是因为他有了更广的知识面,更多的信息,更有智慧的头脑,你竞争不过,结果你说他耍流氓,这时候就是你在耍无赖了。 电力行业大家讨论的最多的莫过于电力体制改革了,本次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力市场放开,大家可能对上一次电改的失败记忆犹新,但是我判断这次是不可能再改回去了,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就像当年零售市场的放开,当年的物价闯关,也引起了非常大的混乱,但是我们现在的零售业肯定比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更繁荣更健康。 既然市场经济这么有效,那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失灵了呢?为什么国家要推行供给测改革呢?经典经济学常识是需求拉动供应的,我们一向是以销定产的。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点:所有的这些供给测资源几乎都是央企,钢铁、煤炭、电力,都是国家垄断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因为市场需求的改变传递到生产端,就像现在的煤炭,供大于求,但是煤矿敢停产吗?一停产黑龙江的煤矿工人就闹事了。所以我觉得这次国家的供给测改革是非常英明、非常务实的,准确的找到了我们改革的突破口,找到了非常正确的方法论。 曾经有个人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问题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发明是什么?这个发明既不是电脑,也不是汽车,是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产品,他就是电冰箱。因为电冰箱的出现,我们的家庭妇女在厨房的时间从4.7个小时减少到了1.2个小时,家庭主妇们不用在厨房为了一家的餐食做很多酱菜、很多果酱,人类社会才有了更美好的音乐、艺术、舞蹈,更重要的是教育,妈妈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从而更为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所以真正的变革一定是超越技术、改变你的行为习惯、改变你的生活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一种感受?我们周围的这个经营环境更复杂了,我们面临要应付的局面也更复杂,需要跟政府、环保,需要跟调度,需要跟交易,还需要跟我的用户,将来还有售电公司,我需要跟各种人的人打交道,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应付、疲于奔命。那么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靠什么?靠技术吗?靠特高压么?靠超临界技术吗?都不是,靠的是关系的重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他变得简单,变得可控制,变得可预测。 我们曾经在大数据的创新上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曾经想通过大数据来降低煤耗,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就如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但是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个公司的名字,他就是嘀嘀打车,他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整个交通出行的资源配置达到了最高效的程度,出租车不再空驶,这个时候一切的节油技术都黯然失色。所以我的观点来了:大数据在智慧电厂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互联网+。 国家一直在那里推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能源是什么?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大数据产生的智慧,没有大数据就没有智慧,没有智能决策,没有人工智能,所以互联网是大数据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大数据的使用方向上所做的努力都是用互联网的手段和大数据技术让整个系统更简单、更高效,让资源配置更合理。 我们帮发电企业打通了内外部联系,我们获得了政府、监管、环保、调度、交易、用户、动力煤、天气、气象、经济活动等等数据来源,建立了自有的电力大数据平台,帮助发电企业智能决策、度电必争、节能降耗。 我们在大数据的应用上面做到了什么呢?我们做到了用电负荷预测,我们做到了全网机组的开机方式、新能源出力的预测。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外部环境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讲有什么用呢?比如说我们知道了全省负荷预测就知道了用电市场,知道了所有机组的开机方式,就知道了发电市场,再加上新能源出力的的预测,完整的发电市场我们都心里有谱,这个时候再加上外送、联络线的一些影响,我们基本上能够知道本厂负荷的一些变化趋势,准确度甚至超越调度给我们下达的日前计划,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日内电量的争取,比如我们知道风速减弱了,新能源出力下来了,该火电厂加出力了,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跟调度申请临时加负荷?或者我们知道有一台六十万的机组非停了,用电负荷相当于发生了六十万的空缺,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向调度申请加负荷?大家可能会质疑我这一点,说机组非停后AGC会自动来调整,问题是前半小时AGC自动调整,后面的的时间呢?大家可能会进一步质疑你就是这时候发的多了,总电量是一定的,你前面进度快的,后面进度肯定会被调慢,但是我们的用户当中确实有一些电量做得特别好,天天在赶进度,他们在去年的十月份就完成了全年的计划,完成之后就停机吗?那肯定不行。他们最终获得了电量计划的追加。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想每家电厂都有赶进度的冲动。所以实时电量的争取肯定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部分,哪怕是以后电力市场放开,交易占大头,日内实时平衡也永远存在。另外,这些数据对主要辅机运行方式、低估设备消缺、配煤掺烧都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我们的很多外部数据对我们的成本的节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我有环保的数据,那么一旦小时均值越限被考核,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告诉你,因为会不会被考核不是你厂的指标是否正常,而是取决于你的数据有没有正确的传送到环保部门,而且你们俩的小时均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环保部门不可能跟每一个发电企业进行授时系统进行对时,跟你们的小时均值肯定不一样。也许你厂里没有越限,但是根据环保部门的计算你就越限了,或者你的数据就没有正确的传输到环保部门,这个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给你推送告警,让你及时的进行处理,我们就成功地为我们的一个电厂客户挽回了价值150万的损失。 我们还为电厂提供移动巡检和消缺管理系统,缺陷会得到自动的判断,帮你提高消缺的及时性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我们还做了其他的工作,例如两个细则考核,我们能第一时间计算出你被考核的可能性,对你进行推送,让你做出及时调整和处理,和对外部的沟通。 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数据和应用,我们正在收集所有的非停记录,所有的检修计划,所有的交易数据、动力煤价格走势,将来我们会提醒你重点关注影响机组可靠性的因素,让你重点检修,我们会告诉你那些大用户都买了多少的电,都是向谁买的?哪些电厂都卖了多少电给哪些用户? ———————————- 这是作者受邀参加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的发言稿,如需交流,请加作者微信:13601394445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 你的人生,就是你两次创造的结果。 在头脑中,你勾勒出未来愿景,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完成第一次创造。 在现实世界里,你按照头脑中的计划行动,不断调整,最终实现目标,完成第二次创造。 也就是说,你用未来愿景安排了当下行动,促使你逐渐走向了目标。 这可能是人与人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造者。 很多人没有完成第一次创造,他们要么把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别人,比如家庭、公司或环境,要么只停留在幻想层面,没有制定目标与计划。 还有很多人完成了第一次创造,但没有完成第二次创造,他们制定了目标与计划,因为害怕变化,害怕失败,没有去行动,或者行动后遭遇了挫折,轻易就放弃了。 如果你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创造者,两次创造,缺一不可。 曾看到过一个脑筋急转弯。 问: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 答:三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如何实现第二步? 继续分解目标,直到在现实世界里可操作为止。 当时不懂,以为这只是个脑筋急转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你实现任何目标的方法。 国际象棋天才卡斯帕罗夫说: 战略家总是先设立一个远期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然后返回头制定具体措施。TA会先设立实现远期目标所必须的一些中期目标。 特级大师下棋时,依靠的不是对成千上万种应对方案进行单纯的筛选,而是先确定一个TA想在10-15步棋后希望达到的局面。 TA会评估所有可能性,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 人生只有一次,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01、人生不是从开始到结束,而是从结束的地方开始 1990年,乔布斯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做演讲,而劳伦·鲍威尔恰巧被同学拉去了现场。 由于迟到,没了位置,劳伦和她同学就走到了第一排,坐在了两个预留嘉宾的位置。 乔布斯刚好坐在劳伦旁边,他被劳伦吸引了,两人简单聊了几句。 乔布斯回忆说:“现场我的思路一直被打断,有种小鹿乱撞的感觉。” 演讲结束后,乔布斯本来要赶往下一场商业会议,但他却停了下来。 他回忆说:“我到了停车场,把钥匙插在了车上,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我跑回去问劳伦是否愿意与我共进晚餐,她说好。自此我们一生携手。” 1991年,36岁的乔布斯和27岁的劳伦举行了婚礼,后来人们说,劳伦给了世界一个更好的乔布斯。 这个故事里,乔布斯其实在停车场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他把自己的余生压缩为一天,以此来判断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他通过制造时间紧迫感,来判断事物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遇到相同情况,你会和乔布斯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你应该经常能听到类似的遗憾: 我喜欢一个人,因为害怕被拒绝,没有表白,后来没了机会。 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害怕失败,一直没有行动,后来年纪大了,更不敢折腾。 比起失败后的心碎,什么都不做,可能更能让人接受。 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不争取一次,又怎么会知道答案? 乔布斯可能被拒绝吗? 有可能。 但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由劳伦决定,乔布斯决定不了,乔布斯只能决定是否向劳伦发出邀请。 我们害怕失败,竟然有了“不去做就不会失败”的想法,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率”。 从短期看,你获得了的安全感,没有失败就没有伤害,但从长期看,你失去了太多可能的机会,这是更大层面的伤害。 短期可感知,长期不可感知,所以我们常常放大了短期感受,而忽略了长期伤害。 如何克服这种困难? 每当我面临选择时,我会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 这件事如果不去做,以后我会后悔吗? 这件事如果去做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最坏的结果,我能接受吗? 答案经常是肯定的,我就这样“骗”了自己。 这会明显增加失败的次数,但好处是,你不仅能把握更多的机会,你还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查理·芒格说,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人生只有一次,别留下太多的遗憾。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你要去参加一位亲人的葬礼。 你开车来到葬礼现场,亲朋好友已齐聚一堂,他们每个人都很沮丧。 道路两旁放满了鲜花,远处飘着音乐。 你走到了道路的尽头。 你抬头,看了看亲人的遗像。 你大吃一惊。 上面挂的居然是你的照片。 原来你参加的是自己的葬礼。 你的亲朋好友,会逐个上台,追述你的一生。 你也要作为发言人,与自己来一次灵魂对话。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你最想听到亲朋好友怎样的评价,而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你的人格如何?…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斯克、马云“二马对话”完整记录
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开幕,腾讯CEO马化腾在开幕式致辞:“放眼这一年的人工智能领域,我感受到‘热度不减,亮点连连’”。马化腾称,人工智能正在向人类社会不断靠近,从专才向通才发展,人工+智能也在向自主智能转化,机器智能对于环境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在大大增强。 马化腾认为:“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拥有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技术和能力,产业割裂和技术脱钩将会损害整个人类长远的利益。” 此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双马”对话。 在万众瞩目下,以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身份亮相的马云,与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同登台,进行了一次长达45分钟的巅峰对话。 双马对话 马斯克:机器是生命的延展 双马先就人工智能进行了探讨。 马云表示:我不是技术咖,我更多的想生命,AI的未来很难预测,历史上,人们对未来的99.99%的预测后来都被证明是错的。 马云认为,人们应该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个威胁。那些担心AI的人,我把他们称为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而我们社会大学出来的人,会觉得AI很好。 马斯克表示:我看到AI研究人员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假定他们很聪明,实际上和AI相比不见得如此,他们觉得机器不会比人聪明,实际上机器很有可能比人聪明得多。面对这个状况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确定,我希望AI会是好东西。有一句老话,如果打不过他们就和他们组成团队吧。我所开发的Neuralink公司就是这样,目的就是让我们加入到AI战队里面。现在我们已经和手机、电脑连在一块了,我们已经成为带有机器特征的人了,机器在你生命相当于你生命的延伸,你离开了手机像少了一个手臂。 谈及人和计算机的关系,马斯克表示:与人的思维速度相比,现在的人工智能太慢了。假定一个计算机多几个服务点的计算能力,每个毫秒在计算机来说是极大进步,对于我们来说这不算什么。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对于计算机来说非常短,像鲸鱼在发的声音,每秒钟最多一百个字节左右的信息对于电脑来说太快太短太慢了。计算机可以超过你几十万倍数字通量的方式进行对话,计算机看人一定会觉得特别无聊,仿佛看着人就觉得无聊的人类。这是我想说的人和计算机的差别。 马云:我刚从火星回来,我更关心地球 在谈及“火星”这一话题时,马云表示:我对火星没兴趣,我刚从火星回来! 马云问马斯克,听说你要去火星? 马斯克表示:我真没找到过外星人。我们可以投入0.5-0.1%的地球GDP来研究多星球生活,地球45亿的历史,第一次有可能让人类离开地球去生活,假定现在机会窗口不长,我们要抓住这个窗口。我想这是针对未来比较明智的投资。 马云说:“其实我不怎么在乎火星,我敬佩你探索火星,但我更在乎地球。我不在乎火星是因为我觉得去火星很容易。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英雄,但也需要像我们这样在地球上努力的人。 “地球 45 亿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可能有让生命离开地球去生活。” 马斯克回应说,“探索火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本质。而且,地球确实有被外部力量破坏的可能,以至于我们只能搬到另一个星球去生活。而人类应该聪明一点,通过星际移民保护人类的未来,使文明不被灭绝。” 马云说:“我们只有100年的生命,我们不能解决未来的所有问题,而是要对未来负责。我不担心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解决不了的话就让别人解决它,如果没有人解决得了,那就算了。” 马云表示,毫无疑问他是支持地球的,要在地球上好好发展。 我们会有很多工作,但我们不需要工作很多 关于未来的工作,AI会不会让人失业?马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工作?有了电力,人们有了更多时间。而有了人工智能,人们就会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他表示,在农耕文明时期,人类的人均寿命为30岁左右;在工业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到了70岁;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可能可以活120岁。“不要担心工作,你会有工作的。” 同时,马云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未来每周只需工作3天,每天工作4小时。 马斯克回应称,我觉得今后,人工智能会让工作变得没有意义,可能唯一需要人的工作是去写AI软件,然后AI自己学会写软件。所以我建议人们去选择能和人互动的工作,或者做艺术类工作。 教育体系需要改革,计算机只是玩具,其智能来自人类 谈到教育,马云表示,当前的教育体系亟待改革,未来十几二十年,各国政府都会应对这个问题。 马云:我其实对教育很感兴趣,未来的人要具备怎样的必要技能?我不担心人的问题、不担心AI的问题,但我担心教育问题。现在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是为工业化时代而设计的,而且我也相信未来的机器会变得比人更聪明。那么如何让未来的人变得更聪明?这就需要教育体系的改革。 过去我们总是被教育记住计算机能计算出的东西,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希望能够跑得更快,但计算机总是比人跑的快的多。我们需要更多的建设性和创造力,如何培养孩子们具备这些特质,是教育的关键。我希望能够花更多时间教孩子们学习绘画、舞蹈等艺术。 计算机只是玩具,计算机连只蚊子都造不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计算机里只有芯片,人是有心的,计算机的智能是来自人类的。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人类或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应该专注于改革教育体系,确保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未来找到工作,能够生活在一个理想环境中。比如每周工作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时。 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所处的教育体系,我们都将陷入困境。我是这么看的。但不用担心,我们会改变的。 近一个小时的对话快结束时,马云给出的结语是:相信我们,相信人类,相信年轻人,犯错是很好的,生命的终结也是很好的。
《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发布
《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发布 数据供应链助力治理现代化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8日 07 版) 本报重庆8月27日电 (记者吕中正、刘新吾)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27日发布了《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针对政府业务部门之间数据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数据供应链体系建设可助力政府数据治理与运营,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据悉,政府数据供应链可通过制定统一数据标准、管理统一数据质量,将数据供应到需求部门进行应用,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资产化、政府数据资产的服务化、政府数据服务的价值化。记者了解到,“政府数据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庆市以及该市两江新区、潼南区、渝北区开展有益的探索实践。 《白皮书》由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起,联合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组建“政府数据供应链”课题组,并进行研究发布。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鄱阳湖全面禁捕
为保护鄱阳湖区生物资源,江西省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鄱阳湖区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禁捕期暂定10年。同时,对同样列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从2020年1月1日起禁捕。 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水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并明确到203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全面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 图为近日鄱阳湖都昌矶山下坝附近水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