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爆!内蒙古这个地方宛若人间仙境…

清晨 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浓郁的森林气息扑面而来 滚滚云海翻腾在山峦之间 绵延起伏的山峰化身海中小岛
若起若浮,忽隐忽现
云海之下
如轻纱一般的迷雾 浮动在村庄与绿水之间 梦幻迷离,宛若仙境 置身其中
伊图里河
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重要支流 经图里河、根河汇入国际河流
额尔古纳河

流域内林木繁茂
湿地资源丰富 孕育了极富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伊图里河畔衍生了厚重的森工文化 六十余年来为支援国家建设 流域内已累计为国家
提供800万立方米优质木材




(作者:吕昊俊)

数字化转型之优化

© 数字化转型第二目标:优化,业务优化。

复杂控制挑战是八十年代提出的,现在中石油已统建。对于非头部企业躺平,数字化核心在优化,业务优化,从专业智能到业务智能。

@klszkj.com

石油化工极简史(也是现代化工极简史)
世间万物,都是元素周期表上那100多种元素的各种排列组合。

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功用。

以前,人类过的都是纯天然生活,想用啥东西,只能在大自然中去找,多数找不着,少数找得着的,也是费时费力收获小,还破坏环境——古代人类因生态破坏,而不断废弃聚集地、不断大迁徙就是证明。

所以我们被卡在农业社会几千年,徘徊内卷,兴衰循环。

定制想要的物质,是人性所需。

于是,炼金、炼丹在世界各地兴起。炼来炼去,和农业社会一样,没什么发展。

直到十六世纪,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元素概念的建立,化学发展日新月异,定制物质,开始变得越来越容易。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近代化学工业亦步亦趋——比如为纺织业、造纸业提供大量的酸、碱等等。

化工不经意间,助力了纺织业,而且后来还搞出合成纤维,让纺织品越来越便宜耐用,解决了“穿暖”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

十八世纪起,拉瓦锡开创定量化学,道尔顿原子说推动原子量的认识,阿伏伽德罗推进了对分子的认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李比希和维勒对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让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为现代化学奠了基。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开始用铅室法,以硫磺和硝石为原料,生产硫酸。

1783年,法国的卢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硫酸、煤为原料的制碱法,盐酸、漂白粉、烧碱等化工产品也围绕着这个方法展开。

由此,以无机酸碱为核心的近代化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

从十九世纪末期起,热力学、粒子物理等开始引入化学,在现代物理的支撑下,化学理论被提升到新高度,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的等理论相继建立,推动了化学工业发展,比如1890年,用电解法制取氯气和烧碱的方法诞生,电化学工业由此兴起。

工业社会对金属的渴求,加速了现代“炼金术”——冶金业的发展。

冶金需要大量的焦炭。而焦炭是用煤当原料,通过炼焦而成:隔绝空气,把煤加热到950℃左右——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煤气、煤焦油。

焦炭拿去烧,冶炼金属。煤气也可以当燃料。

关键是黑乎乎的煤焦油,其中含有苯、酚、萘、蒽、菲等有机物。在认识、提取、利用它们的过程中,有机化学工业兴起了。

有机物的主料是碳、氢,从种类上看,势单力薄。但这两位,自带兼容性超强的接口和插头,可以与同类,以及其他多种元素自由、灵活地花样插拔与装配,产生新物质、新结构的想象空间无限大——我们生物这么奇葩的存在,就是有机物无限组合可能性的产物。

所以,在我们已知的4737万多种化合物中,超过4000万种是有机化合物,而且多数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应用的多数物质种类,是有机化学带来的。以后的趋势也是有机化合物更多。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工,基本上就是有机化工的天下。

有机化工的兴起,给人类首先带来的是“颜色革命”——各种染料、涂料突然丰富、便宜、好用起来,人类世界由此变得五彩缤纷。

当然,有机化学不止是表面文章做得好,它对人类文明发展内功的贡献,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润物无声。比如医药、农药、炸药、材料等方面。

就算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也是有机化工产品的质更纯、量更足,比如市面上随买随有的阿司匹林,就是用煤焦油合成,而不是白柳皮。

1917年,美国新泽西州发生了一件小事,标准油公司利用炼厂气中的丙烯,合成出了异丙醇。

这玩意除了吃,基本可以承包一个肥宅的生活:可作燃料,可做涂料美化出租屋,可制成化妆品PS自己的脸,可做成香料提升魅力值,也可制成你常用的各种橡胶塑料用品,有病了还可以制成药吃……

异丙醇聊这么多,是为了我们一起感受下,只这一种产品,就有多大的利用空间。

炼厂气合成异丙醇,也标志着石油化工的悄然萌芽。

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大量涌现,石油化工业也迅速崛起,我们简单翻一下流水账——

191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以乙烷、丙烷为原料,进行高温裂解,制成乙烯。随后,林德公司从裂解气中分离出乙烯。

1920年,第一个生产乙烯的石油化工厂落成。

接着就引发出一系列乙烯化工技术,合成多种产品:乙醇(1930);苯乙烯(1930);环氧乙烷(1937);氯乙烯(1940);丁二烯(1943)……

1941年,利用石油轻质馏分,进行催化重整,制取了芳烃。同年,从烃类裂解气体中分离出合成橡胶的重要单体丁二烯。

制取基本原料的同时,在聚合物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各种下游产品——高分子化工产品也同时大量涌现:聚苯乙烯、树脂(1930);聚氯乙烯、有机玻璃(1931);尼龙66纤维、聚乙烯(1939)……

图片

现代文明,已经离不开有机化工产品,或者说,有机化工的发展,参与缔造了现代文明。

别的不讲,就说电线的绝缘层,没了人工合成的有机材料,用什么东西可以完美替代?做出来恐怕一般家庭就用不起了。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国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汽车等产品消费大增,有机合成材料的需求随之大涨。石油取代煤炭,摘取了有机化工界的头牌,从此一飞冲天。

比如美国,1940年~1980年,乙烯由40万吨增长到1300万吨,增长110倍。

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也加快了医药的发展,参与开发了数以千计的新药。比如:磺胺药,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甾体和非甾体抗炎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紫杉醇抗癌药、流感治疗药物达菲,等等。石油化工或直接参与合成,或助力提炼萃取。不仅拓宽了药物开发的可能性——解决了“有”的问题,而且保证了足量供应——解决了“够”的问题,让一般人不仅有得用,而且用得起,解除了无数人的病痛,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说起延长人类寿命,我们地球人解决“吃饱”问题,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居然也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一步步做到的,你说怪不怪。

人类农业社会几千年,都没解决吃饱问题,而且耕地是用着用着就废了,为啥呢?因为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土地里没那么多,再肥沃的土地,都扛不住人类年年收割,所以粮食不够吃,是常态。

知道了这个原理,就好办了——给土地补钾、补磷、补氮呗。

钾和磷好办,不难搞到。但是氮就比较扯蛋了:空气中大部分是氮,但是没卵用,因为植物不会直接吸收氮气,只会吸收氮的化合物。

氮化合物在农家肥里就有,农家肥的臭味里,就包括了氮肥的基本原料——氨。

然而农家肥当然远远不够用。氮气又非常稳定,不爱化合,除非遭雷劈——这个量就更少了。

所以,工业制氮,成了人类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选择。

上世纪20世纪初,哈珀提出了氮氢制氨的办法,博施很快设计出了设备和工艺,氮肥的工业生产由此实现,粮食肥料的解决方案就这样被俩德国人搞定了。

氮气有的是,问题是,氢从哪儿来?你可能想到了电解水,但这很不经济。

从化石燃料里提取氢,才是正规军的打法,所以制氮分为煤头、油头、气头三类,也就是分别用煤、石油、天然气取氢制氨。

最开始当然是从煤中提取,石油化工兴起后,用天然气、炼厂气为原料,来制取氢,成本更低、纯度更高,价格便宜量又足。

图片

△ 氢气制备来源

所以说,目前声称搞氢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脱离化石能源搞到足量、便宜的氢。

石油化工保证了氮肥的供应——也就解决了地球人“吃饱”的问题。

此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一系列农用药品,360度无死角地保证粮食够吃。

当然,石油化工不仅仅是让我们吃饱穿暖,提供各种基础材料,它还援手其他工业生产——比如它的表面活性剂产品,不仅用于日常洗涤,还支持多种工业生产过程。

当然,它也会参与高精尖的光电器件开发,比如,我们天天盯着舍不得挪开目光的液晶屏——你每天盯着石油看啥呢?

石油化工产品当然远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超过5000种,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抛除已有成果,石油化工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是无限大,作为有机化工的主力军,它与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分子自组装技术、粒子操控技术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互促互进的过程中,谁知道会生发出怎样的奇迹呢?

-END-转载: 阿什卡国际油气软件

石油化工极简史(也是现代化工极简史)

晚潮|行走姑苏

□王华琪

比起苏州这个称呼,我觉得姑苏更有江南味。

“姑”,在吴语里只是个前缀,无意,但这女性化的文字给人温柔婉约之感;“苏”,则表示苏州地名由来。夏代有一著名谋臣胥,胥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故得吴地册封,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然而,一是年代久远,二是“胥”字冷僻,再加上在吴语中,“胥”“苏”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姑胥”就渐渐演变成“姑苏”了。“苏”虽是从“胥”字转化而来,可繁体的“苏”字草字头,左下一个“鱼”,右一个“禾”,正体现出江南丰草绿縟、鱼米肥美的特征。“姑苏”两个字和韵,发音短促,从江南人口中轻轻滑出,愈发显得含蓄、清丽、典雅。

姑苏的自然情韵、文化特性从这两字中就能显露出来。

姑苏有个古镇叫山塘。当地有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把西湖与山塘联系起来是很有道理的,西湖有一条堤叫白堤,原名白沙堤,后为了纪念在公元822年至公元824年担任杭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恩他为杭州做的功绩,改名白堤;苏州的山塘,则是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砌堤而成。——两处风光,都记录了白乐天体察民情、系念苍生的兼济情怀。

有一次,美国朋友来,玩了杭州,自然想去苏州,于是就带他们游了山塘古镇。古镇有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与七里古街并行,河街相邻,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游山塘古镇最好乘船,泡一壶碧螺春,船娘吱呀吱呀地摇着橹,游船悠悠晃晃,水面涟漪荡漾,时而有爬满藤蔓的拱桥俯卧水上,投下婀娜的倩影,穿着旗袍撑着绸伞的女孩儿三三两两的从桥上走过,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抖落在水波之上。河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疏朗有致,“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偶尔有妇女临河浣纱,游客咔嚓咔嚓地拍照,她们也不抬头,捣衣声随着一圈圈的波纹扩散开去,和着桨橹的节奏,成了一支特别婉约、悦耳的江南民谣。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评弹乐音,弦琶琮铮,音调清厉,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清柔缓,估计是在演绎一段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豪杰故事吧——

弃舟登岸。但见街面店肆林立,会馆聚集,踏着斑驳的青石板漫步老街,沧桑而又极富韵味的小楼一幢连着一幢,在其中散步,吴侬软语入耳,清淡茶香入鼻,悠闲情味入心。

在姑苏,许多园林蜚声中外,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所以园林也成了姑苏游玩必去之处。园林多为文人私家花园,传统文人写意山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作为游客,徜徉其间,移步换景,小巧玲珑中见莫测变幻,方寸之间显诗情画意。假山盘石,秀木鱼池,穿廊走榭,亭台书阁,是那么的精致典雅。一扇雕花窗,一池红锦鲤,三两竿修竹,四五只天鹅,足见布局之新巧;长廊迂回,小亭精巧,怪石嶙峋,幽兰清香,方觉情调之雅致。姑苏的灵动秀美尽在其中。

去年又去了一次姑苏。经朋友推荐,晚饭安排在老字号“得月楼”,尝的是“松鼠鳜鱼”等苏州名菜,喝的是同里黄酒。饭后走出观前街就踱到平江路,平江路虽与观前街仅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观前街鼎沸喧哗迥然不同,恍若两个世界。800多年来,平江路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淡了观前老街商业味,浓了温雅清丽姑苏情,这里更值得你慢慢地走,细细地品。累了,喝杯清饮,听评弹赏昆曲。走过悬桥巷,如果能记起洪状元娶赛金花的佳话,还可以好好地回味一番,徜徉在人群中,听着甜丝丝的吴侬软语,好像觉得哪个街角会走出那个风韵优雅的穿着旗袍、刺绣扇子半掩面的赛金花来呢!

江南是诗性的,诗性的江南秀丽多情,充满阴柔之美。清雅淡然的姑苏是一个端庄的姑娘,从旧年画上走出来,穿着旗袍,娉娉袅袅地走在山塘河的拱桥上,走在平江路的青石板上,丹唇微启皓齿如月。

行走姑苏,就是在等候一次美丽的邂逅。

作者简介:王华琪,杭州第二中学语文老师。

推荐阅读
落英

落樱

—陈晓
江南瑟瑟雨长长,樱落无声化雪芳。
不恋枝头昨日媚,春泥润入更添香。

《又落樱》
晨起落樱芳,金陵夜雨凉。
不恋春意闹,幽雅更添香。
20219412 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