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行走姑苏

□王华琪

比起苏州这个称呼,我觉得姑苏更有江南味。

“姑”,在吴语里只是个前缀,无意,但这女性化的文字给人温柔婉约之感;“苏”,则表示苏州地名由来。夏代有一著名谋臣胥,胥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故得吴地册封,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然而,一是年代久远,二是“胥”字冷僻,再加上在吴语中,“胥”“苏”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姑胥”就渐渐演变成“姑苏”了。“苏”虽是从“胥”字转化而来,可繁体的“苏”字草字头,左下一个“鱼”,右一个“禾”,正体现出江南丰草绿縟、鱼米肥美的特征。“姑苏”两个字和韵,发音短促,从江南人口中轻轻滑出,愈发显得含蓄、清丽、典雅。

姑苏的自然情韵、文化特性从这两字中就能显露出来。

姑苏有个古镇叫山塘。当地有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把西湖与山塘联系起来是很有道理的,西湖有一条堤叫白堤,原名白沙堤,后为了纪念在公元822年至公元824年担任杭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恩他为杭州做的功绩,改名白堤;苏州的山塘,则是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砌堤而成。——两处风光,都记录了白乐天体察民情、系念苍生的兼济情怀。

有一次,美国朋友来,玩了杭州,自然想去苏州,于是就带他们游了山塘古镇。古镇有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与七里古街并行,河街相邻,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游山塘古镇最好乘船,泡一壶碧螺春,船娘吱呀吱呀地摇着橹,游船悠悠晃晃,水面涟漪荡漾,时而有爬满藤蔓的拱桥俯卧水上,投下婀娜的倩影,穿着旗袍撑着绸伞的女孩儿三三两两的从桥上走过,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抖落在水波之上。河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疏朗有致,“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偶尔有妇女临河浣纱,游客咔嚓咔嚓地拍照,她们也不抬头,捣衣声随着一圈圈的波纹扩散开去,和着桨橹的节奏,成了一支特别婉约、悦耳的江南民谣。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评弹乐音,弦琶琮铮,音调清厉,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清柔缓,估计是在演绎一段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豪杰故事吧——

弃舟登岸。但见街面店肆林立,会馆聚集,踏着斑驳的青石板漫步老街,沧桑而又极富韵味的小楼一幢连着一幢,在其中散步,吴侬软语入耳,清淡茶香入鼻,悠闲情味入心。

在姑苏,许多园林蜚声中外,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所以园林也成了姑苏游玩必去之处。园林多为文人私家花园,传统文人写意山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作为游客,徜徉其间,移步换景,小巧玲珑中见莫测变幻,方寸之间显诗情画意。假山盘石,秀木鱼池,穿廊走榭,亭台书阁,是那么的精致典雅。一扇雕花窗,一池红锦鲤,三两竿修竹,四五只天鹅,足见布局之新巧;长廊迂回,小亭精巧,怪石嶙峋,幽兰清香,方觉情调之雅致。姑苏的灵动秀美尽在其中。

去年又去了一次姑苏。经朋友推荐,晚饭安排在老字号“得月楼”,尝的是“松鼠鳜鱼”等苏州名菜,喝的是同里黄酒。饭后走出观前街就踱到平江路,平江路虽与观前街仅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观前街鼎沸喧哗迥然不同,恍若两个世界。800多年来,平江路依然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淡了观前老街商业味,浓了温雅清丽姑苏情,这里更值得你慢慢地走,细细地品。累了,喝杯清饮,听评弹赏昆曲。走过悬桥巷,如果能记起洪状元娶赛金花的佳话,还可以好好地回味一番,徜徉在人群中,听着甜丝丝的吴侬软语,好像觉得哪个街角会走出那个风韵优雅的穿着旗袍、刺绣扇子半掩面的赛金花来呢!

江南是诗性的,诗性的江南秀丽多情,充满阴柔之美。清雅淡然的姑苏是一个端庄的姑娘,从旧年画上走出来,穿着旗袍,娉娉袅袅地走在山塘河的拱桥上,走在平江路的青石板上,丹唇微启皓齿如月。

行走姑苏,就是在等候一次美丽的邂逅。

作者简介:王华琪,杭州第二中学语文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