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林庚,青与绿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诗文才气评估,看当代小学生与民国名作比拼!

1、《假如我是一朵云》兴国县二年级作文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跟着风 飞到学校草坪的上空 给干枯已久的小草下场小雨 让书声琅琅的校园更加滋润美好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跟着风 来到大森林为树木下一场雨 小树苗喝了水腰会挺得更笔直 它们一定会让祖国的山河更加美好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跟着风 让炎热并且尘土飞扬的城市 每一天都拥有更多更美好清新的空气 让人们的生活更多欢声笑语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跟着风 飞到干旱的农田去下一场雨 让那里的禾苗绿油油的生长 让农民伯伯的脸笑成花朵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跟着风 去看祖国各种各样的名胜古迹 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积攒最大的力量去贡献给人类 2、我不知道风是在向哪一个方向吹,民国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3结果: 结论:时代是在进步的,当代二年级小学生已经拥有民国白话文初创语言最蓬勃时期 民国名作的 语言运用能力! 4、同时代,林徽因《人间四月天》也是超过《我有一个恋爱》

沈从文:论朱湘的诗

  使诗的风度,显着平湖的微波那种小小的皱纹,然而却因这微皱,更见出寂静,是朱湘的诗歌。 能以清明无邪的眼观察一切,能以无渣滓的心领会一切。大千世界的光色,皆以悦目的调子为诗人所接受,各样的音籁,皆以悦耳的调子为诗人所接受,作者的诗,代表了中国十年来诗歌一个方向,是自然诗人用农民感情从容歌咏而成的从容方向。爱,流血,皆无冲突,皆在那名词下看到和谐同美,因此作者的诗,是以同这一时代要求取分离样子独自存在的。徐志摩、邵洵美两人诗中那种为官能的爱欲而眩目,作出对生存的热情赞颂,朱湘是不曾那么写他的诗的。胡适最先使诗成为口号的形式而存在,郭沫若从而更夸张地使诗在那意义上发展,朱湘也不照到那样子作诗的。处处不忘却一个诗人的人生观的独见,从不疏忽在“描写”以外的“解释”,冰心在她的小诗上,闻一多在他的作品上全不缺少的气分,从朱湘的《草莽集》诗中加以检察,也找寻不出。 作者第一个小集名《夏天》,在一九二二年印行时,有下面一点小小序引: 朱湘优游的生活既终,奋斗的生活开始,乃检两年半来所作的诗,选之,可存半数得二十六首,印一小册子,命名《夏天》,取青春已过,入了成人期的意思。我的诗,你们去吧!站得住自然的风雨,你们就存在;站不住,死了也罢。 所谓代表这个诗人第一期的诗歌,在时代的风雨阴晴里,是诚如作者所意识到,成为与同一时代其他若干作品一样,到近来,已渐次为人忘怀了的。俞平伯,朱自清,与这集子同一时代同一风格的诗歌,皆代表了一个文学新倾向的努力,从作品中可得到的,只是那为摆脱旧时代诗所有一切外形内含努力的一种形式,那结果,除了对新的散文留下一种新姿态外,对于较后的诗歌却无多大影响的。 使诗的要求,是朴实的描写,单纯的想,天真的唱,为第一期中国新诗所能开拓的土地。这时代朱湘的诗,并无气力完全超越这一个幼稚时代的因习。如《迟耕》: 蓑衣斗篷放在田坎上, ——柳花飞了! “牛,乖乖的让我安上犁, 你好吃肥肥的稻秸。” 这一类诗歌的成就,正如一般当时的诗歌的成就,只在“天真与纤细”意义上存在的。但如《小河》,却已显出了作者那处置文字从容的手段了。 白云是我的家乡, 松盖是我的房檐, 父母,在地下,我与兄弟 并流入辽远的平原。 我流过宽白的沙滩, 过竹桥有肩锄的农人; 我流过俯岩的面下, 他听我弹幽涧的石琴。 有时我流的很慢, 那时我明镜不殊, 轻舟是桃色的游云, 舟子是披蓑的小鱼; 有时我流的很快, 那时我高兴的低歌, 人听到我走珠的吟声, 人看见我起伏的胸波。 烈日下我不怕燥热, 我头上是柳阴的青帷; 旷野里我不愁寂寞, 我耳边是黄莺的歌吹。 我掀开雾织的白被, 我披起红彀的衣裳, 有时过一息清风, 纱衣玳帘般闪光。 我有时梦里上天, 伴着月姐的寂寥; 伊有水晶般素心 吸我沸腾的爱潮。 ……… 我流过四季,累了, 我的好友们又已凋残, 慈爱的地母怜我, 伊怀里我拥白絮安眠。 然而这时,与在同一时代同一题材下周作人所写的《小河》,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周诗是一首朴素的诗。一条小河的存在,象征一个生活的斗争,由忧郁转到光明,使光明由力的抗议中产生。使诗包含一个反抗的意识,《小河》所以在当时很为人所称道。朱湘的《小河》却完全不同,诗由散文写来,交织着韵的美丽,但为当时习气所拘束,却不免用了若干纤细比拟,“月姐”“草妹”,使这诗无从脱去那第一期新诗的软弱。欲求“亲切”,不免“细碎”,作者在《草莽集》里,这缺点是依然存在的。 但在《夏天》里,如《寄思潜》一长诗,已显出作者的诗是当时所谓有才情的诗,与闻一多的长诗《咏李白》一篇,可以代表一个诗的新型。又如《早晨》,那种单纯的素描,也可以说是好诗的。 早晨: 黄金路上的丈长人影。 又如《我的心》: 我的心是一只酒杯, 快乐的美酒稀见于杯中; 那么斟吧,悲哀的苦茗, 有你时终胜于虚空! 则为作者所有作品中表现寂寞表现生活意识的一首诗。这寂寞,这飘上心头留在纸上的人生淡淡的哀戚,在《夏天》集里尚不缺少,在《草莽集》里却不能发现了。 《草莽集》出版于一九二七年,这集子不幸得很,在当时,使人注意处,尚不及焦菊隐的《夜哭》同于赓虞的《晨曦之前》。《草莽集》才能代表作者在新诗一方面的成就,于外形的完整与音调的柔和上,达到一个为一般诗人所不及的高点。诗的最高努力,若果是不能完全疏忽了那形式同音节,则朱湘在《草莽集》各诗上所有的试验,是已经得到了非常成功的。 若说郭沫若某一部分的诗歌,保留的是中国旧诗的夸张与豪放,则朱湘的诗,保留的是中国旧词韵律节奏的魂灵。破坏了词的固定组织,却并不完全放弃那组织的美,所以《草莽集》的诗,读及时皆以柔和的调子入耳,无炫奇处,无生涩处。如《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作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颠,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分水岭

秦岭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秦岭以北的降水流向黄河,秦岭以南的降水流向长江,两大水系在秦岭之巅匆匆一吻便各奔南北,哺育出华夏儿女的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