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释气韵生动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一句话出现后,气的观念,在文学艺术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曹植《白鹤赋》中有“聆雅琴之清韵”一语,大约为今日可以看到的韵字之始。《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气字,大约共有十九个韵字,除卷下之上《任诞第二十三》有“风气韵度”一语外,其余没有气与韵连用的,而“风气韵度”本应为两词,即“风气”应为一词,“韵度”应为一词。沈约《宋书》中亦有许多气字,大约有两个韵字,也无气与韵连用的。钟嵘《诗品》有许多气字,大约有两个韵字,亦无气与韵连用的。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有“韵气一定”之语,从上下文义看,韵为一义,气又为一义。后来虽常将气韵一词浑沦地使用,但也有许多画家、画论家将二者分别得清清楚楚。在画论上辟一新境界的荆浩《笔记法》谓“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气韵分举。而《宣和画谱》称徐熙所画花卉,“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卷十七),将气韵分举为“骨气风神”,最能得其实。所以对“气韵生动”一语的分析研究,应当从把气韵当作两个概念分别加以处理开始。

气韵的气

《典论•论文》及尔后文学史中的古文家所说的气,多是统体的说法、综合性的说法,而魏晋南北朝时代则多作分解性的说法。综合性的说法,是把一个人的生理的生命力所及于文学艺术上的艺术性的影响,及由此所形成的形相,都包括在一个气字的观念之内。从这一点说,气韵的“韵”,也应当包括在气的观念之内。但若分解地说,则所谓“气”,常常是由作者的品格、气概所给与于作品中力的、刚性的感觉;在当时除了有时称“气力”、“气势”以外,便常用“骨”字加以象征。这对于统体的气的观念而言,只可以说是气的一体,即是从整全的气的观念中所分化出来的。例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建安的诗诗“慷慨以任气”,而钟嵘《诗品》谓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钟嵘所说的“骨气”,实即刘勰所说的“任气”的气。

Sharing is caring!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