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品 汉字002,中

我們是中國人,那麼什麽是中呢,如何做到中呢?

一直想說中,國,人,心,神,靈這幾個字,我覺得這幾個字搞明白了,做到了那中國人就扎勢的很了!

11年在金山詞霸,漢典認了進200字,從字源字形,說文解字,康熙字典,漢語字典,名家書法等幾方面來學習,但自己修養還不夠,沒有沉潛進去,看不懂古人的原话,還得聽大家講解。12年在讀了熊十力的《境由心生》之“與人論執中”,錢穆的《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漸漸有點感覺,但是還是不清楚,后在《老君說常清淨經注解 水精子 》見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有點開竅。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我想這個數說的是氣數,人活一口炁,這口炁是有數的,油麻菜在張至順老道長談靜坐里提到“聽說人一生呼吸次數也是一定的,腎精的分量也是一定的,‘人生下來的腎精是一十六兩,正常人每四年耗一兩,六十四年耗盡。這就是你的儲蓄,過早花完就沒本錢了’”。我想這是一切養生的前提,你首先得認識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多少錢才能计划怎么去花笔钱,肉身會老朽的,你才会重视生活的意义,至於神仙鬼怪,等青仙仙了再告訴你啊!那有不朽的嗎,有啊,人格!“中國人最看重人的品格,一輩子有做不完修不盡(《顧隨詩詞講記》)”立功立德立言,活在人们心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口炁也就是元炁,也叫先天真炁,就是生來就有的,不是飲食供給的後天之氣(後天之氣應該包括人與外界呼吸之氣,食物變化之氣吧)。說到這順便提一下看到的一句話:宋代朱佐:“穀氣勝元炁,其人肥而不壽;元炁勝穀氣,其人瘦而壽。養性之術,常使穀氣少,則病不至矣。”(《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養生雜論》)。這口炁應該只有一口吧,我們都知道將死之人只有一口氣,沒那口炁了,就沒了,關中人說沒mo了,估計就是沒那口炁了。又有世間萬物,一炁聚散爾,一炁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有時候你讀一首詩,你會感覺這個太清了,如《你与我之间》:

你与我之间,爱情竟

如此淡薄、冷静而又纯洁,

象透明的空气,

象清澈的流水,在那

天上月

和水中月之间奔涌。

(JuanRamonJimenez——林之木译)

太清,太美!然人終是有血有肉有情之品,太清了就不似在人間了,不可常久。

爾太清這個詞,沒有人教過你的,這是你的直接感受,爾詞語是心靈迸發的,不是可以想出來的,我們常常說這是靈感,靈,就是巫師求雨得雨,應驗了,很靈很靈,就是感應到了,很靈很靈,就是灵感。

那麼回過來說守中是什麽意思呢,怎麼守中呢,07還是08在東北時聽曲黎敏講《黃帝內經》提到:天下即人身,拿破崙說,身體結構即命運。才開始覺得中國文化太美,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卻基本完全是西式的。這個如何落實的身上,后再說,先看看《四書章句集注》中1者,不偏2不倚3、无过不及之名。庸4,平常也。(《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

中者,不偏倚于此也不偏倚于彼,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偏倚于两端则失中也,偏倚于两端。

1中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俗语:心中,心在身中,中不中,中……

2偏

《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舉其偏不爲黨。

《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又中之兩旁曰偏。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頗也。頗,頭偏也。

3倚

《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異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異也。不羣之謂。

4庸

《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爾雅·釋詁》常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偏此则遗彼,故不偏也;倚是则失非,故不倚也;过,则偏一端也,故无过也;不及亦失一端也,故不及也;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5”不执于彼此,不分别于是非,不执于色亦不执于空,非色非非色,非空非非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6。至人之心若镜,不将不迎,故能胜物而不伤。7(驰心于知识之人,精心于此一物即不能精心于彼一物,这即是不胜物也;夺情于好恶之人,匿情于好恶的人,匿情于此物即会抗拒于其他之物,这即是不胜物也。若万物挠心这是己伤,屈物以从己之好恶这是物伤,不将不迎主客自由而无限隔的相接,此之谓不伤8。】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5《中庸章句》。

6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悟道之引也。《六祖皆金刚经》。

7《庄子·应帝王》。

8徐复观《游心太玄》

這個是從儒家之理言,一言以蔽之,中者,公正也,不偏不向,不多不少,剛剛好也,中則正,中則庸,故聖人允執厥中。

今生物物理學家张长琳在與梁冬對話《人体的彩虹》中提到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我們所觀測的現象,其實並不是現象真實的,只是對我們問題的一個反映,所以說你提什麽問題,你就會從同樣的現象當中得到不同的結論。”就像現在許多身心靈都在講這個吸引力定理什麽的,好像很玄,但是老子不是早說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更有無為武哲李小龍最喜歡的一首詩《自信》:

如你“认为”自己会败,你已败了,

如你“认为”自己不敢,你是不敢。

如你“想”赢,却“认为”赢不了,

几乎可以断定你与胜利无缘。

如你“认为”自己会输,你已输了,

证诸寰宇我们发现,

成功始于人之“意志”——

一切决于“心念”之间。

如你“认为”自己落后,你是如此,

你需拥有“意念”登高,

需于“相信”自己之后,

方能赢得荣耀目标。

人生战役非总偏向,

力量较强或速度快者,

迟早证明胜利归于,

“自认”会赢之勇者!

然熊十力在《與人論執中》說,須知吾內之中,即事物之中。程子說:“只心便是天”這是他們修養功夫到了,自然體會到了。幾千年后,西方科學忽然發現“原來粒子是個什麽東西呢,原來是個波包,就是很多波疊加在一起,就是能量很高的地方,就叫波包。波可以相克相生,兩個波如果正好相反的,疊在一起,對消掉,所以說正離子和負離子碰在一起,正好對消掉,所以說呢,最後得出,波是什麽東西呢,最後變成沒有了,波就是用物理學家說的話,叫真空漲落,那麼簡單的說,那麼世界的本源,是什麼東西,它原來並不是不可分的粒子,而是真空。所以這句話呢,就是物理學,這時候才忽然發現,原來佛家理論早就說過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粒子就是色,無中生有,有是生于無的。”正應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大家還應該知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老話說心跟明鏡似得,可能就源於此,至於現在說這話意思就大變了,真是“有思想人愛計較是非,無思想至人愛計較厲害”,都“心跟明鏡似得”。另外莊子也說過“至人之心若鏡,不將不迎,迎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說到空無,就到頭了,這個顧城在談周總理,薛寶釵都有細講,大家可一觀。認識到空無,並不是讓我們出世,而是更好的認識生命的意義,更好的生活。

話說,只心便是天,天落實到心上,心落實到身上,我落實到你心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也就是佛了。

除了儒家說了幾千年的中庸外,下面我回到道家說的如何將守中落實到身上。

此玄關一竅,即守中即入靜也,心在身中,何以入靜,就是把自己交給身體,何以得道,就是把自己交給自然。此誠難言且看《老君說常清淨經注解 水精子 》,簡言之即是把心放在肚子里,則自然呼吸,心念清凈積精累氣熱心腸,青仙當前只修養到此,慾知後來如何,且看青仙修養。

《老君說常清淨經注解 水精子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夫“道”字,先写两点,左点为太阳,右点为太阴,似太极阴阳相抱。在天为日月,在地为乌兔,在人为两目,在修炼为回光返照也。次写一字,乃是无极一圈。此圈在先天属乾,易曰:乾圆也。鸿濛一破,其天开也。圈折为一,易曰:乾一也。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写自字于下者,言这一字圆圈,日月团团,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头也。修道是头一宗好事。次写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法轮自转。此名道字之义也。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生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天不失其本,则天且长且久;人不失其本,则人为佛为仙,亦可以与天地同寿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于死也?岂不闻《吕氏春秋》曰:人能一窍通,则不死,其寿在神。圣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嘻嘻!这玄关一窍,异名多端。儒曰:灵台、至善、无极、无思无虑之天、己所独知之地。释曰:灵山、虚空、皇极、南无涅槃之天、阿弥陀佛之地。道曰:灵关、金庭、太极、三清紫府之天、万殊一本之地。三教名虽异,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在道得此窍而成仙也。只是此窍,上苍所秘,而三教圣人,不敢明泄于书,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谴。必要访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窍,次第工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若是以泥丸、卤门、印堂、顽心、肚脐、心下、脐上、下丹田、两肾中间一穴、尾闾、夹脊、玉枕为玄关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青仙無語言。有風有土,有云有煙。有山有水,有竹有田。無說無示,無聞無得。和光同塵,男女同眠。

癸巳年 乙卯月 乙亥日 申時 關中青仙造

http://icatkin.com/?p=976

其实守中就是公正,就是自然呼吸,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