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人真学会欣赏时,他就会表达,至于艺术不过是表达的一种形式罢了。

赫本

现在教育部让全国人民讨论高考文理分科,这似乎很民主,还政于民,也似乎在逃避责任,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而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我作为一个弃文从工的人,来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首先大家在谈这个的时候,都在强调一个问题:高考!也在强调另一个问题:人文素养!
有的人觉得当今社会文理分科造成了人文素养缺乏。
但是缺乏也是一种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如同一句老话:态度决定一切!
在马克思资本论统治社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及中国人生存才是首要的传统思想的观念下,以及金钱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经济基础被过高地追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劳动作为人的现实需要而非谋生的手段。
但是马克思讲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世界的!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西方研究了几千年的古老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说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苏格拉底说美是合目的。中国人认为美是天人合一。
我认为美是欣赏与创造,满足与释放的自由圆满的静境。
宗白华先生说:同动谓之静!在我看来得是:同情同动乃静也!社会的进步即是人同情而欣赏他人所造之境,自然而动,出而创造自己之境,而成一家!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家,这个对象不仅仅是爱人,更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与我们所热爱的对象,同情同动,合而为一即乃一家也!
跑偏了都!没有!
我并不觉得高中数理化难度很大,这是相对于国外来说的,至于钱钟书胡适的例子,十几亿中国人出那么几个再正常不过了,不能拿他们来说事情,这样来说郭沫若跟鲁迅还是弃医从文的,成就比他们大多了,毛主席陈毅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文学创作社的,照孔祥东说就是文史馆研究员,不参加革命或许就是作家了。
据我经历,大多被高考拉下马的是大部分是英语,这与中国文化有关,前面说了西方人认为美是客观性质,而中国人一直认为美是主客观合一的关系,是意境。西方追求客体的精美,而中国人追求客体所能激发的主体的契合状态。易中天在【破门而入——谈美学】说中国人是通过生产关系去占有生产力,而外国人是通过生产力去占有生产关系。同理冯小刚导演说中国人看电影更卖导演面子,看是谁导的;而外国人看是哪个明星演的!一个注重前台,一个注重后台。
中国的考试,只要记忆力好,考个7,80分,没有一点问题,尤其是文科,基本是照本宣科。
其实关于人文素养,这与是否文理分科无关,而是人的天性及成长环境,时代背景有关。
当一人真学会欣赏的时,他就会表达,至于艺术不过是表达的一种形式罢了。爱默生在【论美】里已说了。
如同席勒所讲的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易中天有一段话讲的很精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你思想了一定会表达,表达不出来,那只能是说明你根本没有思想。
在文理分科时,大多数人已将成年,也已上学多年了,只有少数人两者兼通的人才有郭敬明说的”左右手之痛”,大部分恨不得早点成为废了不中用或者不喜欢的另外一只手。
现在讨论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并不是文理分科造成的,上面已经说过,而且分科并不影响人文素养。
至于写作表达技能,上面也已经说了,同情同动!
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情呢,至少需要十年,三十而立,意思是知礼也!所以尽早的发现美才是王道!

(2009-02-25 13:54:48)